誰扳倒了紀委書記曾錦春
這一度讓舉報者絕望。有幾次李民主和王文漢都想抱上炸藥包和曾錦春同歸于盡,彭北京勸住了他們:“要看到希望,要想想你的家,好死不如賴活!”
紀委、檢察等反腐機關的力量固然極為關鍵,不過,民間舉報、老干部輿論和媒體監督起到了很好的造勢作用
孫湘隆是在2004年初離開郴州的。但事實上,郴州反腐的“釘子”并沒有因此減少,投訴者、本地老干部,還有國內各大媒體,對以李大倫、曾錦春為首的腐敗行為群起而攻之。2004年之后的兩年,民間對“第一貪紀委書記”曾錦春的投訴信訪達到了高峰。
湖南省紀委了解此案的一位工作人員認同這一說法:“李大倫發案有偶然性,是賄賂他的一個老板把他招供出來的。但曾錦春案發是必然的,對他的信訪件長年不斷。曾的倒臺,完全是群眾堅持不懈地上訪和媒體始終盯住不放的結果?!?/P>
農民黃元勛是舉報曾錦春的馬前卒,他曾因此被關了半個月
“不把自己當活人”的舉報者
看起來矮小、憨厚的農民黃元勛,就是舉報曾錦春的馬前卒,他曾因此被關了半個月。
他拎著袋子來見本報記者時,袋里的舉報材料把他的腰都壓彎了。他說家里的舉報材料加起來,任何一個壯漢都挑不動,“從我舉報曾錦春那天開始,就沒有回頭路了?!?BR> 他拿出一冊冊舉報曾錦春和其同黨的材料,都厚比磚塊。盡管只有初中學歷,但前后5年200余次的上訪,已經使他的材料“連專案組的辦案人員都夸我做得專業”。
這些“專業”的舉報材料不只是黃元勛一個人做的,他們有一個舉報的團隊。
在這個團隊中,黃元勛是沖鋒陷陣的前鋒,3個被曾錦春逼得傾家蕩產的商人彭北京、王文漢、李民主是財力、人脈和舉報方略的后援?!拔覀儯磦€人不能都一下子出頭,不能都犧牲了。要犧牲就先犧牲我,反正我沒多少家產,我的后顧之憂最少?!秉S元勛甘做這個反腐組合的馬前卒,他們從一開始為自己申冤,到后來變成為所有受曾錦春濫權所害的人申冤?!爸挥羞@樣,才能有更多的人和曾錦春對抗?!蹦缓蟮闹悄依蠲裰鹘忉?。
是相似的際遇讓他們走到了一起。黃元勛是因為曾錦春庇護的礦老板黃生福破壞農民們的田產和房屋,甚至雇兇欺壓殘害鄉眾;李民主是為了反抗民營收費站被曾錦春強行霸占,王文漢和彭北京是因為曾錦春操縱司法,指使他人借機掠奪他們的巨額財產。彭北京在舉報曾錦春后,有一次曾被曾錦春派去的手下用槍指著頭,“如果沒有人民日報的記者恰好在場,我可能就會被以拒捕給崩了”。他們都被曾錦春逼得有家難回,李民主更是在一年多時間里被曾錦春制造成“逃犯”。
這4人的首次合作是在2004年編了本綜合反映曾錦春問題的的檢舉材料。王文漢像私家偵探一樣偷錄曾錦春的各種受賄證據,并輯入他們的舉報材料里。王文漢成了他們這個反腐組合里出色的證據收集高手。后來專案組的人表揚王文漢,“你對曾錦春的事一打就準,只有具體數額的誤差,沒有基本事實的失真”。
這本舉報材料很快引起中紀委關注,湖南省紀委在2004年8月28日開始調查曾錦春的問題,但幾年來數次都沒有查出曾錦春的問題。
這一度讓舉報者絕望。有幾次李民主和王文漢都想抱上炸藥包和曾錦春同歸于盡,彭北京勸住了他們:“要看到希望,要想想你的家,好死不如賴活!”
?。玻埃埃赌瓿?,再次發惱的曾錦春的爪牙揚言要以10萬元買黃元勛的人頭。黃元勛告訴本報記者,“當時我一點都不怕,他們要搞死我,就像捏死一只螞蟻那樣容易。從舉報曾錦春開始,我就沒再把自己當活人了。你要搞就搞吧,我這條命豁出去了?!?BR> “但是,死要死個明白”,2006年3月17日,遭遇生命威脅的黃元勛給湖南省委書記張春賢寫了一封遺書。他在遺書中稱,“是非分明的案子在權力的操縱下由黑變白,沒有什么比法律被人踐踏更讓人痛心了”,“命運是如此的具有戲劇性,歡笑、淚水、榮辱并行,穿越生死,穿越時空”。
“曾錦春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媒體”
在持續的舉報中,黃元勛們還發現,“曾錦春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媒體”。
?。常岸嗉覈鴥让襟w與內參對李民主收費站被搶的事進行了報道,李民主、黃元勛等人也從舉報自己的事轉為媒體的義務報料人?!皥蟮牧显蕉?,來的記者就越多,腐敗的蓋子就越捂不住,曾錦春就越沒有好日子過?!边@是李民主的反腐邏輯。
事實上,郴州再也安靜不下來了。
李樹彪挪用億元公積金案被媒體曝光,吸引了全國媒體的注意力。
李樹彪案的最早報道者是郴州的新聞愛好者——城管執法大隊干部胡桂生。2004年2月11日,胡桂生在和一個銀行職員聊天時得知:郴州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主任李樹彪拿公積金在澳門豪賭被抓。他把這一情況寫成消息向新華社和湖南本地媒體報料,第二天長沙各大媒體即作報道。
此事引起李大倫與曾錦春的震怒,因為李樹彪在濫用公積金方面牽涉到多方官員,媒體報道之后就再也蓋不住了。李大倫召集市委常委開會,會議高度保密,會場幾百米外全部由武警把守。會上的消息還是很快被傳出,“如果媒體來曝光,就把他們的照相機、攝像機砸了再說!”會后,他們通過關系迫使長沙多家媒體在2004年2月13日公開道歉,稱涉及李樹彪的案子報道失實。
曾錦春還放言,要“雙規”胡桂生。
李大倫讓宣傳部起草了“郴宣聯(004)1號”文,決意封殺類似胡桂生的民間報料人。但李樹彪案引發的連鎖反應,已不在曾、李控制的范圍內。此后的幾個月,嘉和拆遷案引發的郴州輿論監督風潮再次讓李大倫等人坐立不安。為了不給記者們留下封殺新聞的口實,“郴宣(2004)1號”被悄悄收回。
?。玻埃埃的辏丛缕陂g,郴州市副市長雷淵利終于被李樹彪案牽出。2006年5月24日,就在李大倫被“雙規”一周后,時任宣傳部部長的樊甲生對郴州媒體下發了一個“三不準”的文件,即不準給外來媒體提供新聞線索;不準接待外來媒體記者;不準陪同外來媒體記者采訪。但過后不久,樊也受李大倫案牽連而落馬。
?。玻埃埃赌?,各大媒體齊聚郴州追蹤腐敗案,媒體對曾錦春的批評也由過去的轉彎抹角變得直截了當。胡桂生告訴《中國新聞周刊》一個曾錦春的重大受賄線索,在郴州魯塘礦區,曾錦春為那些需要瞞報礦難的礦主開了22張條子,每張100萬元。趕在曾錦春落馬前,中國新聞周刊就這一情況作了不點名的報道。
老干部的力量
這一年,曾錦春等人已成眾矢之的。
?。玻埃埃赌辏对?,曾任湖南省人大農業與農村委員會主任的退休老干部傅學儉,收到了郴州老干部們的一封集體來信。在這封來信中,郴州老干部羅列了經他們調查的曾錦春貪污受賄部分清單,共有數千萬元。
“我感到這可以給腐敗分子致命一擊?!睙釔鄯锤母祵W儉立即把這封信送到新華社。這封信后來和新華社的內參一起受到了最高層的批示。傅學儉據此認為,老干部是反腐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他們受黨教育多年,憂黨憂國之心強。又因為他們能夠從各種途徑獲得信息,沒有太多個人利益的牽絆,反映問題會更徹底。加上他們曾經擔任過領導職務,反映問題時也容易引起決策層的注意”。
但是,一名接近新華社的人士指出,老干部的這封信并不是新華社調查曾錦春腐敗情況的起因,“據我所知,新華社早在一年多前就開始盯上了曾錦春的腐敗問題。老干部的信,對新華社的調查來說,是多了一份有力的素材”。新華社沒有就這一說法向本報記者公開回應,他們態度低調。
一位深悉曾案內情的湖南省紀委工作人員也認同這一說法,民間舉報、老干部的輿論和媒體的監督起到了很好的造勢作用,給上層造成了這些腐敗分子民憤極大的印象,“真正起作用的媒體是新華社,他們的內參發揮了關鍵作用”。
所以他感嘆:“輿論監督的作用只要真正發揮了,還是很管用的。其實輿論監督也像我們這種專門機關的監督一樣,不能搞一陣風,要始終盯牢,光靠發一兩篇報道,同樣是沒有什么作用的。新華社在這方面的耐心、勇氣、責任值得尊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