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三號發射成功 12月中旬在月球著陸

北京時間12月2日凌晨2點18分許,嫦娥三號月球探測器發送成功。按照計劃,嫦娥三號于12月中旬擇機在月球虹灣地區實現軟著陸,著陸器將就位探測,月球車玉兔號將開展巡視探測。在此次“嫦娥三號”任務完成后,月球車和著陸器會永遠留在月球上。

12月2日1時30分,搭載著嫦娥三號的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 (新華社記者 王建民/圖)

北京時間12月2日凌晨,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將中國探月工程二期的嫦娥三號月球探測器成功送入太空。按照計劃,嫦娥三號于12月中旬擇機在月球虹灣地區實現軟著陸,著陸器將就位探測,月球車玉兔號將開展巡視探測。

將在月球虹灣區實現軟著陸

綜合《解放軍報》和新華網報道,北京時間2013年12月2日1時30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嫦娥三號”探測器發射升空。“嫦娥三號”將首次實現月球軟著陸和月面巡視勘察,為我國探月工程開啟新的征程。此次任務也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第186次發射。

“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飛行19分鐘后,器箭分離,“嫦娥三號”順利進入近地點高度210公里,遠地點高度約36.8萬公里的地月轉移軌道。

2日2時18分許,太陽翼展開。對于在軌運行的嫦娥三號來說,太陽是其電能的主要來源。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主任張振中宣布:嫦娥三號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據了解,“嫦娥三號”奔月飛行約需112小時,在此期間將視情況進行軌道修正,預計探測器將于12月6日飛行至月球附近,實施近月制動,進入100×100公里的環月圓軌道。

據嫦娥三號任務官方微博2日消息,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介紹,“嫦娥三號”發射任務的主要環節包括近月制動、變軌、軟著陸和兩器分離?;鸺l射后,探測器奔向月球,到達月球后首先是近月制動,像開汽車一樣要剎車。隨后進行變軌。再運行幾天后進入著陸過程,從15公里開始下降,在短短的幾百秒之內安全降落到月面預選著陸區。

中科院院士歐陽自遠介紹,按計劃,嫦娥三號將在月球虹灣區著陸。虹灣區地處月球北半球、西半球,在月球正面的雨海區西北角。虹灣是約39億年前砸出來的一個坑。這一砸把很多石頭濺射出去,堆積到旁邊,在盆地附近形成一段像彩虹一樣的弧。因此得到一個浪漫的名字——虹灣。

據官方微博消息,嫦娥三號著陸后,探測器擇機釋放月球車,著陸器開展就位探測,月球車開展巡視勘察。

圖表:“嫦娥三號”飛行軌道示意圖。 (新華社記者 曲振東/圖)

將挑戰月球探測史上的數個“第一次” 月球車和著陸器不作回收

據@嫦娥三號微博介紹,除了巡視器輕盈落月和開展月面探測兩大亮點外,嫦娥三號挑戰人類月球科學探測歷史上的幾項“第一次”同樣值得期待,包括人類首次把“天文臺”架到月球上、首次從月球“回望”地球等離子體層、用雷達對月球進行兩個深度上的精細探測,它們主要由中科院研制的三件科學載荷完成。

12月1日,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在接受新華網采訪時透露,這次在月球車和著陸器上都有五星紅旗,但不一定是插在月球上面了。

吳偉仁說,探測器降落下去以后,月球車走下來,月球車和著陸器分別都有相機,會互相拍。最后是希望能夠把五星紅旗(的照片)拍到后傳回來。

據了解,在此次“嫦娥三號”任務完成后,月球車和著陸器會永遠留在月球上。

吳偉仁表示,目前設計的目標是,著陸器是在月球工作一年,而月球車是在月球工作三個月。壽命時間過后,就看它的生存能力了。

至于上面高技術、機密的東西主要是技術上的東西,會不會遭到竊取,吳偉仁表示并不擔心。他稱月球車和著陸器上面的機密是屬于技術方面。留在月球上也沒關系,目前也沒人能夠到上面去探測它或者竊取它。

嫦娥三號是我國迄今難度最大的航天任務

據前述《解放軍報》報道。“嫦娥三號”探測器和“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抓總負責研制。與發射“嫦娥二號”衛星火箭相比,此次發射的火箭進行了多項技術狀態更改,突破了多項關鍵技術,進一步提高了可靠性和安全性。

新華網報道,國防科工局新聞發言人吳志堅表示,嫦娥三號是我國航天領域迄今最復雜、難度最大的任務,需要攻克的關鍵技術多、技術跨度大、實施風險高。

嫦娥三號面臨著7大難點,包括多窗口窄寬度準時發射、月面軟著陸、兩器分離、月地間遙操作、月面生存、測控通信、地面試驗驗證等。

而對于最為關鍵的“落月”這一環節來說,就面臨三大難點:首先是平穩著陸,其次是月球車適應月球表面地形,第三是月球車必須能夠抵御溫差高達300多攝氏度的嚴寒酷暑。

新華網報道,由于涉及到國防、經濟、政治、軍事各方面的需要,因此月球吸引著整個地球的目光。聯合國簽署的《月球條約》規定,月球不屬于任何國家,但允許各國開發利用。這也就是說,誰先開發,誰先得利。

但是,月球探測是一項非常復雜并具有高風險的工程,據資料統計,截至目前,不包括嫦娥三號,世界上共進行了129次月球探測活動。其中,美國59次,蘇聯64次,日本和中國各2次,歐空局和印度各1次,成功或基本成功66次,失敗63次,成功率僅有51%。

另據新華社12月1日報道,中國繞月探測工程“嫦娥一號”總指揮欒恩杰稱,“沒有哪一項事業能像航天這樣表現高科技的實力和綜合科技的發展。探月工程計劃正符合世界航天技術發展的潮流,也表明中國航天科技基礎的實力。”

對于美國早在1969年就實現了載人登月的事實,他表示,“我們愿意國際合作,但高科技不會白給,只能立足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確,美國早已把活人送上了月球。如果因為別人走得很遠我們就不走了,那我們的航天、深空事業只能瞅著別人干,中國人就沒有作為。”

據前述《解放軍報》報道,按照計劃,2017年前后將開展探月工程第三期任務,主要是實現月球表面軟著陸并采樣返回。

網絡編輯:李夏同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