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戰” 朝鮮戰爭“全軍覆沒”180師榮辱六十年
180師是抗美援朝戰爭中失利最嚴重的部隊,傷亡3000余人,被俘3900余人?!叭姼矝]”的說法流傳甚廣。幸存的180師老兵的余生因這次失敗而改變。他們在政治運動中被視作恥辱而屢遭沖擊,或在異地他鄉忍受著奚落和冷遇。然而六十多年來,這支頭頂“污名”的敗兵之師從未放棄過對歷史真相的追尋和維護。
責任編輯:葉偉民 實習生 張維 王勝男
180師老兵。左起:石敦豪、童志安、肖德元、賴富柏、劉紹奎、鐘俊驊。
180師是抗美援朝戰爭中失利最嚴重的部隊,傷亡3000余人,被俘3900余人。“全軍覆沒”的說法流傳甚廣。
180師的失利被定性為政治動搖。1954年,180師參謀長王振邦曾向軍部提出失利原因主要是兵團指揮失當,不能全推到180師頭上,卻被批評為已有定論。
歸國戰俘們被要求以“狼牙山五壯士”的高標準對照自己,交代錯誤。領導嚴厲的說:“被俘回來就是人民的罪人。”
老兵們以筆為武器,出書寫文章為自己正名,但從未被正規出版社接受。“不會再有人寫了,都老了。”馮志誠說。
2013年7月24日,在朝鮮戰爭停戰60周年的成都老兵紀念會上,81歲的180師老兵汪元昌最終憤怒了,原因是“原本受邀與會的領導一個也沒來”。一百來個在臺下昂著白頭的老兵,在3個小時的會議時間里也沒收到一句對其個人的致敬和感謝。
“這么不重視還開什么會呢?”汪走到簽到席把名字一筆劃掉,扭頭便走。這引發了風波,很多昔日戰友都看到了這一幕,但最終沒有人去勸這個倔強的老頭。
“很理解,也很無奈。”一位180師老兵說,“抗美援朝勝利60年了,我們卻仍活在失敗的陰影里。”
在半個多世紀前的那場戰爭中,180師是一個特殊的群體。由于孤軍深入和執行錯誤指令,180師11000多人傷亡3000余人,被俘3900余人。這是志愿軍成建制失利最嚴重的一次,六十多年來也在多種歷史敘述中被稱作“朝鮮戰爭中唯一全軍覆沒的隊伍”。
幸存的180師老兵的余生因這次失敗而改變。他們在政治運動中被視作恥辱而屢遭沖擊,或在異地他鄉忍受著奚落和冷遇。然而六十多年來,這支頭頂“污名”的敗兵之師從未放棄過對歷史真相的追尋和維護。
從1991年起,老兵們以筆為武器,出書寫文章為自己正名,同時出版了二十余本集體或者個人回憶錄,總字數達數百萬。但時光的敵人仍過于頑強——在慣有認知的影響下,這些文字從未被正規出版社接受。
如今,一本名為《我們沒有全軍覆沒——180師在朝鮮》的書準備在北京出版,由《沈陽日報》記者關捷采訪一年而成。這些耄耋之年的老兵,用最后的力量再一次講述他們所執守的“正確歷史”。這是他們的最后一“戰”。
“把我埋了”
現在,81歲的原中國人民志愿軍180師老兵肖德元住在成都一個叫九如村的小區,愛好中醫養生,擺弄自制藥酒。62年前,肖德元在這個城市參軍,成為180師538團的一名普通戰士。
但和平沒有持續太久。1950年12月10日,肖德元和180師1.1萬名戰士一起接到通知,奔赴3000公里外一個陌生的國度——北朝鮮。這個半島在一年前爆發內戰,戰火還一度燒至鴨綠江邊。中國組成志愿軍支持他的社會主義兄弟。
在從成都到朝鮮漫長的旅途中,年輕人們義憤填膺,一路高聲唱著《志愿軍軍歌》。
作為新中國成立后第一次海外作戰,“抗美援朝”標志著新生共和國從人民戰爭到國防戰爭的過渡。在肖德元抵達前線的半年內,四次戰役已經相繼展開,中朝軍隊與聯合國軍逐漸形成拉鋸,志愿軍司令部決心發起一次更大規模的戰役,打破僵局,爭取主動。
1951年春夏之交,志愿軍決定“即使付出五六萬人的代價,也要消滅敵人幾個師”。17歲的肖德元早已等不住了,他聽說,美國人就要被趕下海了,再不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瓦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