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故事】六個佛山故事
佛山是一個典型的中國故事,并且一直走在增長的前列。這并不是一個關于政府與市場對立的故事,而是不斷演進的政府與市場互補推動增長的故事。這種互補至今仍然處于動態平衡之中,并且依然還在變化。通過佛山的經歷和活力,我們能夠更清楚地看到中國未來增長的軌跡。
責任編輯:肖華 助理編輯 溫翠玲 實習生 徐庭芳
佛山是一個典型的中國故事,并且一直走在增長的前列——自1979年以來,佛山人均GDP從300美元提高到了14828美元。
這并不是一個關于政府與市場對立的故事,而是不斷演進的政府與市場互補推動增長的故事。這種互補至今仍然處于動態平衡之中,并且依然還在變化。通過佛山的經歷和活力,我們能夠更清楚地看到中國未來增長的軌跡。
在土地、財政、基礎設施等六個對增長非常重要的領域,南方周末擇要摘錄了六個政府與市場互動的故事。
政
這是一個30年的放權故事,包括向市場放權、向基層放權、向社會放權。比如,到2010年底,佛山市除了公安局、教育局、交警、社保沒有下放權力之外,其他大部分部門都將權力放到鎮街;佛山活躍著一千多個行業協會和非政府機構,位于中國的地級城市之首。
地方政府不斷調整其角色,從中央計劃體制下代替市場轉向培育市場,主要包括制定有助于界定財產權、執行財產權、促進產權交易和解決產權爭議的制度框架。有形之手通過政策體現,包括吸引外資、創建和私有化鄉鎮及村辦工業企業、建立土地使用權的流轉及交易市場、外包基礎設施建設和吸引人才。
不過,故事的最新進展是,管理權限的讓渡弱化了政府調節和統籌的功能,比如當市政府需要建設大型項目或基礎設施時,就顯出了力不從心。
在市場經濟的環境下,政府與市場的界限到底該如何劃,佛山依然還在探索。
另一個有趣的問題是,佛山地方官員多年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Ashl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