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眾籌”的中國實驗

新聞眾籌網站的出現,讓新聞采集變成了一件不依托媒體也能完成的事——由眾多陌生人出資,贊助完成一篇報道。但這種模式剛剛在中國萌芽,規模尚小,運作模式和合法性邊界并不清晰,也存在迎合資助者等風險。

責任編輯:顧策 助理編輯 溫翠玲

眾籌新聞改變了傳統新聞生產模式,從而更可能生產出符合大眾期待的新聞。 (CFP/圖)

新聞眾籌網站的出現,讓新聞采集變成了一件不依托媒體也能完成的事——由眾多陌生人出資,贊助完成一篇報道。但這種模式剛剛在中國萌芽,規模尚小,運作模式和合法性邊界并不清晰,也存在迎合資助者等風險。

這一周來,《新京報》記者巫倩姿正在為一篇名為《揭秘金錢左右下的時尚圈》的新聞稿件準備資料,她計劃在周末完成這篇文章。巫倩姿報道時尚領域已有十年,知曉時尚品牌與時尚媒體間各種或明或暗的金錢交易,她一直醞釀著要把這些“內幕”寫出來。

不過,和她過去十年寫的所有報道都不同,這是一篇“眾籌”而生的新聞。

如字面所言,眾籌(Crowdfunding)指的是在互聯網上面向大眾籌集資金,以幫助籌款人完成某個有特定意義的項目。這個概念2006年由美國互聯網雜志《連線》率先提出,這些年催生了一批受到投資人和公眾追捧的眾籌網站,在這些網站上,用戶可以發布自己的眾籌項目,并接受公眾額度不等的“資助”,而網站可以從各項目所籌金額中提取管理費作為收入,一般4%-10%不等。

這其中,2009年誕生的Kickstarter現已是風靡美國。在中國,最近兩年也出現了幾家按照這個模式運營的眾籌網站。

“眾籌”概念被用于新聞,最早可追溯至2008年上線的新聞眾籌網站“Spot.us”,此后Kickstarter等各國的眾籌網站也出現不少新聞眾籌項目。

現在,這樣的事情也開始在中國發生。

為“眾籌”而生的報道

一個月前,巫倩姿只是依稀知道,“眾籌”可以“幫人圓夢”,比如開間咖啡館,并未想過可以用作她最熟悉的新聞。

巫的好友楊倩,過去是在網易從事時尚報道的編輯,現在國內一家成立不久的眾籌網站工作。在楊的建議下,巫發起了這個名為《揭秘金錢左右下的時尚圈》的新聞眾籌項目,籌款目標是1000元。按照眾籌網站通行規則,在一定期限內,如果發起人能夠籌到達到目標的款項,便按照約定完成籌款項目,如果達不到目標金額,就意味著項目失敗,錢就會退還給資助者。

巫在募資用途里寫道:采訪交通費及社交費,“主要就是一些打車往返采訪地、請人喝咖啡之類的開銷”,她打算為這篇報道再采訪一些媒體人、公關人和品牌經營者。

她在2013年11月20日左右向眾籌網提交了項目資料,作為感謝,她為不同金額資助者設定了“發布公開感謝信”、“參加時尚派對”等回饋。以某種形式回饋資助者,這也是眾籌的通行規則。

“一開始沒抱希望,也不知道大家對這個話題有沒有興趣。”她對南方周末記者說,11月29日晚上自己上去一看,發現籌款目標已經完成。

網站頁面顯示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Ashley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