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民資開放,武漢叩響玻璃門

武漢正在進入一場向民營企業打開大門的全市總動員,但能否敲開這道橫亙在中國所有城市中的堅硬的玻璃門,依然還有待觀察。即使在武漢領全國開放之先的一些領域,要想進一步開放,也面臨著許多制度桎梏。

責任編輯:肖華 實習生 徐庭芳

如何打開擋在民資前面的玻璃門,武漢正在想辦法。圖為民營企業萬達集團正在武漢漢街上建造的商業地產項目,投資額高達數十億元。 (CFP/圖)

武漢正在進入一場向民營企業打開大門的全市總動員,但能否敲開這道橫亙在中國所有城市中的堅硬的玻璃門,依然還有待觀察。

武漢正在進入一場向民營企業打開大門的全市總動員。

南方周末記者獲得的一份政府文件顯示,武漢每個政府部門都被詳細分配了任務。比如,市國土局要幫助民企進入“三舊”改造,發改委則需要引導進入電站、煤炭等能源領域,新聞出版局則要支持民資投資參股報刊的發行、廣告等業務。

對一些投資比較大的項目,財政還會把地方收入的一部分拿出來進行獎勵。比如,當年完成投資額超過10億元、5億元、1億元的項目,對項目管理團隊繳納的個人所得稅地方留成部分分別給予100%、70%、50%的獎勵。

整個武漢,都對民營企業給予了前所未有的熱情。2013年新年時市長公開表達愿景:“到2016年,要力爭民營經濟總量實現翻番,增加值占全市生產總值比重提高到50%以上。”

這位市長曾經公開坦陳過對民資發展不足的遺憾。他舉例說,東風汽車在浙江就培養了一批上億、幾十億的零部件配套企業,近在眼前的湖北武漢企業,卻放過了“大肥牛”。他甚至在招商引資時遇到過一個幫東風做油漆桶注塑機的企業,一年好幾億銷售規模。產品是在浙江做好后,運到武漢來。

為此市長公開要求全市“見面就談投資,使創業成為全社會的時尚;把創業者樹立為城市英雄,要崇尚、崇拜他們”。

不過,向民資開放雖呼聲已久,而且中央政府也不斷以最高層表態以及兩次推出“非公經濟36條”等方式加以推進,但敲破堅冰始終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武漢大規模地向這一難題發起挑戰,自然也就率先遇到諸多障礙,并因此而留下許多探索的經驗或教訓。

螃蟹來了,怎么吃

盡管項目盈利模式還不清晰,但李義打算,一旦政策出臺,馬上參與競爭。

政府工程在商業模式上的變化,是可見的改變之一。

2013年9月16日,武漢市城投公司于工商聯組織的交流會上宣布,計劃在武漢市中心城區停車矛盾突出的地段建設100個公共停車場,新增公共停車泊位約3萬個,投資估算總額153億元。

“螃蟹來了,怎么吃?”是擺在李義(化名)面前的難題。

他所在的是一個做鋼結構的民營企業,更多的時候參與道路、橋梁建設,依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Ashley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