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啟超與清末預備立憲運動

綜觀梁啟超與革命黨人的論戰文章,他的許多預見都在辛亥革命之后的中國歷史上得到了驗證,但他為之奮斗的立憲事業還是失敗了。

責任編輯:劉小磊

梁啟超 (南方周末資料圖/圖)

綜觀梁啟超與革命黨人的論戰文章,他的許多預見都在辛亥革命之后的中國歷史上得到了驗證,但他為之奮斗的立憲事業還是失敗了。因為革命黨人要推翻的是早已失去民心的腐敗專制的滿清政權,這使他們占據了道德高地。而清軍殘殺奴役漢人的歷史,成了滿清政權的原罪,鴉片戰爭后屢戰屢敗,更令國人憤恨不已,慈禧太后戊戌政變,殺“六君子”,令維新派寒心,使得清廷詔示的預備立憲成了一場旨在欲使“帝阼永存”的政治騙局,也使得立憲派維護現行體制并在清廷主導下推行憲政改革的政治動機,難以得到社會底層平民的認同。

康梁分道揚鑣

戊戌變法失敗后,由于國內政治形勢和維新派領袖個人境遇發生了巨大變化,維新派在思想上和行動上都產生了分歧。雖然在大體上都屬?;逝?,但康有為和梁啟超已經貌合神離,康在美洲四處募款,經營他的復辟大業,企圖推翻慈禧太后的統治,恢復光緒皇帝的權力;梁在日本密切關注清廷的政治改革動向,廣泛閱讀西方啟蒙思想家盧梭、孟德斯鳩等人的著作,接受西方現代政治理論和學術思想,奠定了他憲政主義的思想基礎。

梁啟超與康有為分道揚鑣后,積極倡導民權,反對專制政體,一度以激進思想家的姿態發表了許多言辭犀利的反清檄文,并與孫文的革命黨有所接觸,后因康氏干涉而罷手,轉而推動立憲運動,主張在現行體制下進行政治改革,建立君主立憲政體,一直奮斗到辛亥革命爆發。

梁啟超的思想總隨國內外政治形勢的變化而變化,從傳統的變法維新派到激進的自由民主派,從反對專制到君主立憲,從與同盟會論戰到速開國會的激進主張,他的情緒一直在預備立憲運動與同盟會武裝起義的競賽面前起伏波動,當立憲運動處于高潮時,他就穩健,當革命處于高潮時,他就激進,他深知,立憲與革命都非一朝一夕可以實現,但革命黨在與立憲派賽跑,時間對立憲派愈來愈不利,一旦清廷被革命黨推翻,君主立憲運動便前功盡棄,他的政治理想再無實現的可能。

梁啟超美洲之行

“自立軍”失敗后,梁啟超放棄了武裝勤王的斗爭,他做了一次長途旅行,從香港到新加坡、檳榔嶼,又到印度和澳大利亞,1901年春回到日本。1903年2月20日,梁啟超自橫濱啟程,開始了他期待已久的美洲之行。他先到加拿大溫哥華,乘火車去渥太華,應保守黨領袖褒爾的邀請,參觀了國會和國會圖書館,在此逗留五天。5月12日,梁啟超由蒙特利爾抵達美國紐約,所到之處,受到華人的熱烈歡迎。

在美國半年期間,他訪問了華盛頓、費城、芝加哥、舊金山、洛杉磯等十多個城市,在與中國、日本等地比較之后,眼界大開:“從內地來者,至香港上海,眼界輒一變,內地陋矣,不足道矣。至日本,眼界又一變,香港上海陋矣,不足道矣。渡海至太平洋沿岸,眼界又一變,日本陋矣,不足道矣。更橫大陸至美國東方,眼界又一變,太平洋沿岸諸都會陋矣,不足道矣。此殆凡游歷者所同知也,至紐約,觀止也未。”(《飲冰室合集》,專集,二十二,“新大陸游記節錄”)與政界、金融界、學界及社會各方面人士廣泛交往,對他的思想產生了深刻的影響。1903年11月11日,梁啟超回到日本,陸續發表了《敬告我國民》《中國歷史上革命之研究》等文章。

代出洋大臣起草考察報告

光緒三十一年(1905)六月十四日清廷下“派載澤等分赴東西洋考察政治諭”,派遣鎮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李夏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