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舟評論】怎么看待儒家的“重新出場”

1990年代以來的“國學熱”,已持續近二十年。有人對此憂心忡忡,覺得儒家出場,違背自由與文明的現代趨勢。有人則不然。思想競爭是國之大幸,無論何派何系,清晰闡述自己的主張,心平氣和地對話,是中國進一步發展的核心動力。

責任編輯:史哲 陳斌 蔡軍劍

1990年代以來的“國學熱”,已持續近二十年。近些年,正從民間讀經向體制內發展:不少小學、中學、大學紛紛開設古典課程;孔誕有望成為新的教師節……傳統文化,尤其儒家經典,正在重新出場。

有人對此憂心忡忡,覺得儒家的這種出場,違背自由與文明的現代趨勢。他們的理據是,從周的封建式家天下到秦漢以來的皇權帝制式家天下,儒家學說與之如影隨形。有學人認為,講究民本、限制君權的儒家與絕對尊君的法家,皆為皇權專制的一體兩面。

一些贊同儒家回歸者提供了不同的視角:從百年前新文化運動的激進一脈全盤反傳統,到“文革”時的“破四舊”,我們經歷了文化激進帶來的政治激進,全盤打倒的過程中,在文明和人心多個層面造成巨大破壞。整體重新設計藍圖,被證明為一種理性的僭妄,國人至今仍在承受的后果,并非因為傳統被掃除得不夠,恰恰是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瓦特 實習生 雅文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