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高論(20131205)
中國未來30年應該建立這樣一種目標,具體來講我覺得經濟上進一步自由化、市場化。政府大量的權力應該廢除,就是說把政府局限在公權的范圍內,不應該侵害私權?!獜埦S迎
責任編輯:陳斌 實習生 王穎
N0.1 既得利益也可能變為改革者
北大法學論壇 張維迎
(原文摘編)中國未來30年應該建立這樣一種目標,具體來講我覺得經濟上進一步自由化、市場化。政府大量的權力應該廢除,就是說把政府局限在公權的范圍內,不應該侵害私權。
我們要實行的變革阻力在哪?大家普遍認為是既得利益阻撓,但歷史上好多偉大的變革,都是既得利益者領導的。既得利益者能不能變成改革者?我覺得有三種可能。
一是觀念、理念,從古希臘梭倫、伯里克利的民主化改革,到近代的華盛頓,他們都是出于理念在改革。美國的廢奴運動主要是白人在做,不是黑人在做;中國婦女的放腳都是男人在做,不是女人在做,所以理念很重要。
二是既得利益之間本身的博弈也推動社會轉型。好多的變革發生的時候,統治者內部的矛盾遠大于統治者與被統治者之間的矛盾,政教分離就是宗教和國王的矛盾推動的。
三是統治者是不是意識到變的必要,或者有沒有這種危機感。華盛頓去世前,立遺囑說等他太太去世后把他277個奴隸都解放了,但是他太太在他去世一年之后就這樣做了,說我不想生活在那種盼我死的人當中。華盛頓廢奴是因為理念,華盛頓太太廢奴是因為她有危機感,因為不廢除的話這些人可能會害她。
我們中國下一步變革有兩個因素非常重要:一個是理念,一個是領導力。理念可以正確可以錯誤,領導力可以弱可以強。最好的組合就是正確的理念、強的領導力,最壞的組合是錯誤的理念、強的領導力。
【推薦理由】這是張維迎日前《中國經濟增長和體制改革前景》講演的節選。張認為不能夸大既得利益對改革的阻撓作用。沒有道理說1980年代分田到戶、1990年代國企產權改革與2001年中國加入世貿時面臨的壓力就小,當時可謂各種政治帽子滿天飛,但這種壓力更多是源于錯誤的觀念。如當初說,加入世貿中國企業會完蛋,結果中國GDP反而躍居世界第二。
N0.2 地權改革助力中國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東方早報》 2013年12月2日 王永欽
(原文摘編)現有的農村土地制度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瓦特 實習生 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