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資公司入非,跨越多重隔閡 去贊比亞“淘金”
贊比亞正在成為中國企業“走出去”的一塊“新大陸”,摩擦、沖突時起,橫亙在中國企業和贊比亞之間的隔閡,表面上是法律和勞資關系,更深層次的則發生在看不見的地方。作為曾經“全天候”的朋友,中國人需要學習和了解全球化的規則,成為贊比亞商業上的利益伙伴。
責任編輯:曹海東 朱紅軍 助理編輯 袁端端
在贊比亞的中非礦業公司里,兩個黑人員工在操作礦石的機械。
贊比亞正在成為中國企業“走出去”的一塊“新大陸”,摩擦、沖突時起,橫亙在中國企業和贊比亞之間的隔閡,表面上是法律和勞資關系,更深層次的則發生在看不見的地方。作為曾經“全天候”的朋友,中國人需要學習和了解全球化的規則,成為贊比亞商業上的利益伙伴。
“競爭對手都是中國人”
贊比亞南部國家自然保護區,2013年10月末,百無聊賴的通巴族少年,在一間茅草棚里打桌球,白色的母球已經缺損了三分之一??ǚ蛞梁舆叺亩煽?,沒有任何顯示地理坐標的標志,這里離最近的城市喬馬有一百多公里,距離首都盧薩卡則有近五百公里。
王漢卿領著兩名同事從越野車里下來時,頓時吸引了所有通巴族人的目光。盡管地處自然保護區,但這里并非旅游者青睞的線路。
通巴族人很好奇地盯著這些中國人——在他們的地盤上,中國人出現了。
王漢卿是中國電力建設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國電建)十一局盧薩卡辦事處的總經理助理,另兩名同事也是中國電建河南電建二公司的員工,他們要從伊泰茲修建一條輸電線路到卡夫伊河邊。對生活在草原上的通巴族人來說,停電就像雨季的雷雨一樣,隨時來襲。
世界銀行的統計數據顯示,撒哈拉以南地區非洲國家四分之三的家庭,約5億人口至今尚未用上電。電力問題已成為非洲國家的首要問題。因為缺電,非洲每年要付出高達380億美元的代價。贊比亞目前電力缺口達200MW(兆瓦),在北部工業發達的銅帶省,“電力能夠保障正常供應,這是我們招商引資的一個賣點。”中國有色中贊經濟貿易合作區的趙金生工程師介紹。
中國過剩的水電建設隊伍,正好遇上電力“饑渴癥”的欠發達國家。說到參與建設過的水電站,中國電建十一局的工程師劉元廣難掩自豪,“蒙古國和伯利茲,來贊比亞之前在這兩個地方干。”伯利茲,在世界地圖上,需要拿放大鏡才能找到的一個中美洲島國,32萬人口。
贊比亞是中國能源建設企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劉之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