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改氣”糊涂賬 發改委一月三道嚴令
由于“家底”不清,各地“一哄而上”,“煤改氣”這一被地方政府視為治霾利器的工程,正被政府指為加劇氣荒的元兇,被學界指為將產生更多的氮氧化物,惡化PM2.5狀況。
責任編輯:曹海東 助理編輯 袁端端
數據來源:浙江大學能源工程學系教授高翔研究報告。
由于“家底”不清,各地“一哄而上”,“煤改氣”這一被地方政府視為治霾利器的工程,正被政府指為加劇氣荒的元兇,被學界指為將產生更多的氮氧化物,惡化PM2.5狀況。
用氣精確到個位
在唐山市發改委能源處處長謝景瑚的印象中,河北省每年都召開會議,讓各地市報送天然氣需求和缺口,今年卻有點不一樣:不僅緊急加了一次,且要求各地上報新建消耗天然氣的項目,項目審批支持性文件中的用氣協議更加精確。
“某個項目一年需要8億方氣,以前這樣報送就可以了,但是現在必須精確到萬,比如說79824萬方,這個‘4’,都得寫出來。”謝景瑚說。
用氣精確到個位,緣于今冬愈演愈烈的氣荒。事實上,為化解氣荒,國家發改委已經嚴令各地緩建一些天然氣的項目,“煤改氣”項目就是其一。“煤改氣”項目指的是用天然氣替代燃煤,包括燃煤鍋爐、電廠等的改造等。
2013年11月26日,國家發改委、能源局下發緊急通知,要求各地在兩周內對“煤改氣”及今后幾年天然氣供需情況進行摸底調查。
這已經是一個月內,國家發改委針對“煤改氣”下發的第三道緊急通知。此前的11月2日和3日,國家發改委、能源局連發兩道緊急通知,要求“煤改氣”項目不能“一哄而上”,沒有落實氣源的項目不予批準,未經審批的項目不得開工建設。
作為大氣污染重災區,到2017年,河北省要削煤4000萬噸。在河北省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劉之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