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灣故事“嫦娥三號”的目的地
2012年12月2日凌晨,中國的“嫦娥三號”月球探測器攜帶了一臺名叫“玉兔”的月球車,飛往月球,它們的目的地正是虹灣。虹灣地勢平坦,通訊不會受到阻礙,而且陽光充足,有利于探測器獲取太陽能。這三點是“嫦娥三號”將著陸點選擇在虹灣所考慮到的因素。
責任編輯:朱力遠
2011年4月18日,北京,歐陽自遠院士說月球虹灣地區是我國嫦娥三號的首選著陸區。
在人類以往的登月任務中,著陸點多定在月球的南極區域。但這一次,“玉兔”月球車將選擇一個叫虹灣的大環形山地區。
在地球上,不用借助望遠鏡,也能很輕易地看到月球上的雨海。它位于月面西北部,看起來顏色深暗。它是月球上面積第二大的“海洋”,面積略大于青海省,僅次于風暴洋。如果借助于小型的望遠鏡,則可以看到雨海的東南部是開闊的,而西北部則有一道弧形的山脈。
1651年,意大利天文學家喬瓦尼·里奇奧利(Giovanni Riccioli)把月面的特征畫了下來,收入自己厚達1500頁的鴻篇巨著《新至大論》中。
里奇奧利給月面上的特征起了名字,他認為月球上那些平坦的暗色區域是海洋,而明亮的部分是陸地。于是就有了“雨海”、“風暴洋”這樣的名稱。他還為月球上的隕坑命名,作為一名支持托勒密學派的天文學家,他把較大的隕坑賦予依巴谷、托勒密、第谷等名字,而小隕坑則使用主張日心說的阿里斯塔克斯和哥白尼的名字。
《新至大論》在當時的歐洲天文學家中屬于必讀書籍,其中對月面特征的命名也沿用至今。月海與月陸相接的部分,被稱為“灣”。里奇奧利使用了許多地球上的天氣名稱來起名,雨海西北部弧形的山脈形似彩虹,這里被命名為“彩虹之灣”,中文里叫做“虹灣”。
飛向虹灣
2012年12月2日凌晨,中國的“嫦娥三號”月球探測器在烈焰中,從四川境內的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飛往月球。
從頭一天晚上開始,大約有三千人在離發射場不遠的一個彝族小村莊里觀看了這次發射。人們聚集在一起更像是在開派對?,F場觀看了發射的科幻作家劉慈欣描述說:“有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瓦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