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蝦是怎樣制成的?——讀《曼德施塔姆夫人回憶錄》

娜杰日達·曼德施塔姆(1899-1980)是俄國著名詩人曼德施塔姆的遺孀。丈夫兩次被捕,1937年12月死于海參崴的集中營。在娜杰日達·曼德施塔姆關于那個恐怖時代的回憶錄中,人人自危的氣氛籠罩始終,令人窒息,隔不了幾頁便有腦袋像蒲公英一樣飛出去。

責任編輯:劉小磊

曼德施塔姆夫人(1899-1980)的回憶錄,不僅僅是為了保存記憶。 (南方周末資料圖/圖)

《曼德施塔姆夫人回憶錄》

劉文飛譯

廣西師大出版社2013年9月

江弱水

細沙似的恐怖。黑橡膠似的寂靜。契卡人員頭腦中一管無形手槍的不測風云。眼睛那受驚的漩渦。心臟承受不了的重負。身體稍一用力就會感到疲憊,連說話和散步都覺得累。耳朵警覺地朝向門口停下來的汽車和夜間啟動的電梯,害怕突如其來的不速之客。但客人還是會來,那些襟懷坦蕩的密探,大剌剌地戳在你家門口,或大搖大擺地坐到你家中,問你最近都寫了什么東西,能不能給他抄一遍?“這里有幾段???什么也看不清楚,瞧這筆跡!瞧,我寫字多棒!”密探說來就來,從不敲門。你必須對他的問題一一作出回答,否則等于給了他任意編造的借口,麻煩可大了。“告密者們變得越來越放肆,越來越無恥。”

這就是20世紀30年代斯大林治下的蘇聯。娜杰日達·曼德施塔姆(1899-1980)是俄國著名詩人曼德施塔姆的遺孀。丈夫兩次被捕,1937年12月死于海參崴的集中營。妻子活下來,1960年代初開始撰寫關于那個恐怖時代的回憶錄,1970年代相繼寫成三部曲,《曼德施塔姆夫人回憶錄》是第一部,也是最重要的一部。此書如此令人震撼,在我的閱讀經驗中,無論是反映那個時代的廣度,還是反思那個時代的深度,無能出其右。

以前讀茨維塔耶娃的傳記,覺得她17年的僑民生活,特別是在巴黎貧民窟中的生活,簡直是嚼不完的苦澀的艾蒿?,F在,讀了曼德施塔姆夫人的回憶錄,就覺得茨維塔耶娃簡直是身在福中了,因為物質上固然貧乏,精神上卻很安全。安全感是僅次于陽光與水與食物的必需品,平常不感到可貴,甚至不覺其存在。所以,當別爾嘉耶夫1922年被驅逐,乘船渡過波羅的海的蘇維埃邊境,那份安全感失而復得,他不禁特地記上一筆(見《自我認知》第十章)。

在娜杰日達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瓦特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