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多尼斯:“沒有詩,就沒有未來”
阿多尼斯是當代阿拉伯世界最偉大的詩人。他公開提出:世界的未來在中國,中國的未來在詩歌。在贊譽的同時,阿多尼斯也婉轉地表達了他的擔憂:“我看到了中國的成就和發展速度,但是過于物質化的社會缺少精神層面的東西,對個人權利的重視不夠,自由的個性被禁錮住了。詩歌是超越物質的精神層面的代名詞。如果中國沒有詩歌,沒有精神層面,就不會有未來?!?/blockquote>責任編輯:李宏宇 朱曉佳 實習生 龍健 蔡佳茵
阿多尼斯將詩歌視為一種愿望和激情。當他想寫詩的時候,就把自己當作兒童。
“有一種來自美國的觀點認為:詩歌是對現實的再現。我反對這樣的觀點。不論回避現實還是屈從現實,都是另一種‘奴役’。詩歌應該超越現實,把我們從現實中解放出來。當世界上的一切已經無法用語言表達的時候,只有詩歌像愛情一樣,可以表達最深刻的本質。”
這是敘利亞詩人阿多尼斯在2013香港詩歌之夜的媒體見面會上的即席發言。83歲的阿多尼斯在四年里第五次訪問中國,北京、上海、杭州、香港、青海都留下了他的足跡。阿多尼斯在中國擁有大量“粉絲”,老詩人所到之處,都受到讀者的熱烈歡迎。
阿多尼斯的首部中文譯詩集《我的孤獨是一座花園》出版至今,已多次再版重印,累計已近十萬冊。“我翻譯成漢語的詩歌只占總數的3%—5%。”阿多尼斯對南方周末記者說。生活在巴黎的阿多尼斯,多年位于諾貝爾文學獎熱門候選人之列,是當代阿拉伯世界最偉大的詩人,但由于他鮮明的多重批判者的觀點,在阿拉伯世界備受排擠和批評。
2009年的中國行之后,阿多尼斯以《上?!窞轭}寫下了一首氣勢磅礴的長詩:“金茂大廈正對天空朗誦自己的詩篇。霧靄,如同一襲透明的輕紗,從樓群的頭頂垂下。天空疊足而坐,一只手搭在西藏的肩頭,一只手摟著紐約的腰肢……”從今年8月的中國之行回到巴黎,阿多尼斯又寫下一首名為《上?!返拈L達三十頁的新詩。“這是由短章構成的長詩。上海這個城市很偉大,很豐富,我會寫得比較宏觀,不然體現不出城市的包羅萬象。”
阿多尼斯公開提出:世界的未來在中國,中國的未來在詩歌。在贊譽的同時,阿多尼斯也婉轉地表達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瓦特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