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之言】記取政治運動中的溫情

我建議:有心留下“文革”記憶的親歷者、研究者,不妨參照人類學家張光直早年自述《番薯人的故事》,講述往事不只是悲情控訴,更有苦思“為什么人這樣容易受騙,為什么肯這樣出力地斗爭”,一方面寫出人的懦弱、陰暗及其復雜性,一方面寫出人的善良、勇敢以及人之為人的尊嚴性。這樣別有意味的“文革”史著,予日日引領而望之!

責任編輯:蔡軍劍 實習生 柴向南

講述往事不只是悲情控訴,也要寫出人的善良以及人之為人的尊嚴性

最近一些親歷者(比如陳小魯)反思“文革”的言論,讓我浮想聯翩。首先我想到,“文革”利用人的弱點干盡壞事,這是我們今天必須引以為戒的。事實上,這種慘痛教訓在歷次政治運動中都有。同時,我們也該看到,在那些不堪回首的日子里,人間照樣有溫情與善意在流動。

1967年正是“文革”高峰之年,遼寧大學中文系紅衛兵武斗黨委副書記楊俊超。楊俊超被打得遍體鱗傷,呻吟著要水喝。造反派拿起碗就接自來水,正要給他喝,69級丁世發同學見狀大喝一聲:不給他!走資派還給他水喝?!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李夏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