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種政治?塑造民眾哪些德性?——桑德爾的洞見與“危險”
在《民主的不滿》一書中,桑德爾主張一種共和主義:自由取決于共享自治,而這需要培養共同體成員的各種美德:“它意味著與公民伙伴就共同善展開協商,并致力于塑造政治共同體的命運?!边@不僅意味著需要一個彼此尊重的權利框架,更意味著“需要關于公共事務的知識、歸屬感、對集體的關心和對與自己命運休戚與共之共同體的道德聯系”。
責任編輯:陳斌 實習生 王穎
你完全擁有自己嗎
“就像性工作者可以出賣身體來賺取利益一樣,有些人把自己的器官出售給需要的人,這是一個雙贏的策略。因為身體屬于自己,她們有權利出賣。”2013年12月7日晚,在中山大學梁銶琚堂的演講現場,一位學生如此表達自己對腎臟買賣的觀點。但在桑德爾教授的詢問下,立刻有另一位學生站起來強烈反對:“在中國的傳統當中,如果父母聽到你做出這樣的選擇,出賣自己的身體、器官,會非常失望!”
典型的桑德爾風格,通過具體案例引出不同觀點。不僅為調動現場氣氛,更根本的目的,是通過理性的道德推理,溝通不同的正義觀和道德觀,以接近桑德爾特別強調、任何一種共同體都需要的道德根基:共同善(the common good)。
后一位學生也許讀過《孝經》。“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說的正是個人對自己身體并不擁有任意的處置權。信仰不同的人未必認同這一觀點,比如基督徒們或許認為神才擁有對人的最終主權,而佛教徒則可能認為,舍身飼虎是慈悲和智慧的表現。
在《公正——該如何是好》一書里,桑德爾舉了一個更駭人聽聞的真實例子:兩個人自愿達成協議,其中一人殺掉另一人,并吃掉他。這合法嗎?如果人擁有完全的自決權,基于自愿、成人的原則,看起來似乎沒問題。但這顯然與我們的基本良知相悖。不論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李夏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