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年年底零錢告急超市無零可找 銀行“叫窮”

拿著鮮紅的百元大鈔,買不了菜,乘不了公交車,打不了電話,甚至上不了公用廁所……究竟是誰在“搜刮”我們的零錢?

你或許從小就有存零錢的習慣,在上一個豬年——你 12歲時,小豬零錢罐已經裝滿了5只。而今天,它們還靜靜地呆在房間里。這個不經意的習慣,就是造成今天“零錢荒”的原因之一

 

 

這是一個零錢泛濫的年頭,這是一個零錢荒蕪的年頭 王磊/圖

 

零鈔“斷貨”
    一塊錢升值了,眼看就要沖破三個百分點。
    “沒貨了,到年底都沒貨了!”2007年11月,廣州市新滘綜合市場里,一個姓廖的女子無奈地對顧客搖頭。
    這位被稱為“膠袋婆”的職業兌零人,自1998年起就天天挎著黑色膠袋在農貿市場里走來走去,為商販們提供服務——每張100元整鈔換100張1元零鈔,收1元的手續費。2007年起,手續費漲到了2元?!柏洝币廊还┎粦?,年初從公交公司批發到的零鈔到年中就不剩多少了。而據她的同行反映,貨越來越難拿——所以,中秋后手續費漲到了2.5元/100張,“再過幾天就3塊了”。
    對于那些賣肉賣菜的小本生意人,這自然是個壞消息。當然,零錢荒還困擾著大超市——廣東好幾家大型超市放出紅榜:凡提供1毛錢鈔票者,100元換106元。而東南沿海城市的許多超市,因為無零可找不得不“強行搭售”,塞給顧客一把把奶糖、紙巾……一向慷慨的地鐵公司此刻也是“囊中羞澀”,10月起,為緩和零幣緊張,廣州地鐵站自動售票機停收20元紙幣。
    甚至銀行都開始“叫窮”:沒零錢,幾個月前就沒發了。想預約?VIP用戶,至少提前一個星期。
    而你也許正遭遇難堪一幕:拿著鮮紅的百元大鈔,買不了菜,乘不了公交車,打不了電話,甚至上不了公用廁所……
    究竟是誰在“搜刮”我們的零錢?


2/3的“鋼镚”沉淀民間
    每年年初,一箱箱人民幣被火車皮拉到全國各地。銀行的零鈔發放一派嶄新氣象,兌零的人排成了長龍。但好景不長,一到年底,銀行便彈盡糧缺。
    中國人民銀行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國家的券別結構合理,在各銀行的零鈔投放量也是保證充足的,但60%-70%的零鈔都厚實地“沉淀”到民間——
    你或許從小就有存零錢的習慣,在12歲的時候,小豬零錢罐已經裝滿了5只,到今天還靜靜地呆在房間里;
    你出門時,覺得那些硬幣已經把錢包撐得鼓鼓囊囊,除了必備零錢外,把它們統統放進抽屜里;
    很多年前,你就聽說某些年頭的錢幣可以升值。于是,大大小小的分幣和角幣已經攢了滿滿一匣子;
    ……
    據上述央行人士稱,這是造成“零錢荒”的重要原因。CPI的飛速上漲,讓分幣已經退出市場,殘舊不堪的角幣也瀕臨半流通狀態。所以,市民的輔幣(即本位幣單位以下的小額貨幣)常常只進不出。目前,挑起小商品流通領域大梁的是以“壹元”為單位的主幣。而單憑1元錢的發行量,遠遠無法滿足流通需求。
    另外,市面發行的零鈔已以硬幣為主,但它的流通還是個問題。硬幣被找回以后,大部分在家中“歇涼”,難于流回市場。拿山東省來說,2006年以來,國家向它投放了4000萬元硬幣,但大部分沒能循環回來。


“點鈔費”阻撓零錢回收
    面對抽屜里的一堆零錢,你也許會想把它“變現”。但當來到銀行時,一個軟釘子在等著你——
    沈陽的張先生抱著兩大米袋子硬幣來到招商銀行。這是他十幾年來積攢下的,大約37000多枚,面額六百多元。按照銀行每50枚一元的標準,這些錢的清點費也要六百多元?!斑@不等于把錢白送給銀行了嗎?”張先生又把錢抱回了家。
    2005年起,深圳、上海、北京等地的銀行陸續收取“零鈔清點費”。這些銀行大都規定,清點10元面額以下的零鈔每1000張10元,不足1000張不收費;硬幣每50枚收1元,不足50枚不收費。
    此舉實行后,最受牽連的當數素有“第一零鈔大戶”之稱的公交公司。沈陽的公交公司因為不愿承受巨額的點鈔費,干脆“內部消化”。于是,領工資的員工們得到了一堆“按斤發”的鋼镚兒;廈門的陳女士被公交車追尾后,被賠償了 7239張 1元人民幣;青島的公交公司的倉庫里,還有很多堆積已久的零鈔長出了綠毛。
    而這直接導致零錢回收不暢。在公交公司硬幣泛濫成災的同時,很多超市依然鬧起“零錢荒”。
    銀行也拿零錢無可奈何,對于流水作業的柜臺服務,接一單數零錢的重活,會讓后頭的工作陷入停滯。上海市工行有關人士算過一筆賬,該行日均回籠硬幣260多萬元,每天至少要安排四十多名員工進行清點,每年的成本超過500萬元,即使收取一定的零鈔清點費,仍然虧本。
    2003年,銀監會公布《商業銀行服務價格管理暫行辦法》,其第十一條規定,銀行對零鈔清點整理的儲蓄業務可以收取費用。但廣州公交公司一位退休老人抱怨:“人民幣從來都是等價交換,換零錢本來就是銀行的本職工作,它憑什么收點鈔費?”


如何解決“零錢荒”
    近年來,人民幣的制造成本大幅上升,小面額貨幣(指1元及更小面額的貨幣)的發行,成為國家一筆沉重的負擔。
    對現行的紙幣而言,1角的紙幣印刷成本已超過本身價值,2角的紙幣印刷成本大致相當。為保證人民幣這張“國家名片”的六成新,它們通常在4次回收后便被銷毀。
    在中國南方梅雨季節,紙幣損耗尤其嚴重,從2001年起,央行首先在浙江、上海、深圳、廣州以及山東等省市實行“小面額貨幣硬幣化”的試點工作,大量1元、5角、1角的硬幣投放市場。同時,角鈔和1元紙幣的投放逐步淡出。
    事實上,“小面額貨幣硬幣化”已是國際趨勢。2000年日本人均擁有硬幣達748枚,英國人均800枚。而中國以生產入庫量計算人均不足80枚,按市場流通量計算僅十多枚。我們大多還不習慣使用硬幣,又不情愿再用破舊的角鈔。參照經濟學的“劣幣驅逐良幣”原理,人們認為輔幣的持有成本太高,所以通常保有最小面額的1元主幣以滿足零星交易。
    但對國家而言,現鈔發行越多,負擔越重,它不可能無止境地補給1元紙幣,“小面額貨幣硬幣化”勢在必行。于是,在山東、浙江、廣東、福建這些大量補給硬幣的地區,“零錢荒”頻頻發生。
    面對這個問題,經濟學家茅于軾說,銀行必須經常準備足夠的零鈔,中央銀行印制的零鈔比例必須滿足交易的實際需要。
    銀行方表示,要大力推廣電子貨幣。在發達國家80%以上的支付都是通過電子貨幣完成的,公交車、超市商場大可以通過刷卡完成支付結算。
    有關法律人士建議,應取締兌零人的鈔票售賣活動,也應取消銀行的“零鈔清點費”。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幣管理條例》,人民幣是法定貨幣,應無條件等價流通。
    商業人士則說,超市商品的尾數要化零為整。商家制定價格時,大多以8和9的吉祥數字結尾,這給商家的找零服務帶來了不少的麻煩。
    當然,還有一個簡單可行的辦法——流動硬幣,善待紙鈔,平穩度過這遭成長的陣痛期。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