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夢者說】交響、3D,都是京劇梅葆玖求變
梅葆玖的中國夢:京劇藝術在我父親那一代輝煌,我們這一代怎么把它繼承,繼承完了,要根據今天的時代,再把它輝煌。京劇從最初創立時就一直是創新求變的藝術。作為梅派京劇藝術的繼承人,梅葆玖也在嘗試新的形式。
責任編輯:朱力遠 實習生 蔡佳茵 龍健
梅葆玖的中國夢
京劇藝術在我父親那一代輝煌,我們這一代怎么把它繼承,繼承完了,要根據今天的時代,再把它輝煌。
京劇從最初創立時就一直是創新求變的藝術。作為梅派京劇藝術的繼承人,梅葆玖也在嘗試新的形式。
2013年12月8日晚,“紀念梅蘭芳首次蒞滬演出一百周年展演”在上海天蟾京劇中心逸夫舞臺舉行,劇場內座無虛席。白發蒼蒼的戲迷帶著年幼的孫輩,眉飛色舞坐在觀眾席間,還有好幾張西方面孔,買了距離舞臺最近的位置,煞有介事打起板來。
梅葆玖穿著一身筆挺西裝,帶著幾個徒弟,壓軸登場,清唱了父親梅蘭芳的傳世之作《貴妃醉酒》片段,五分鐘——臺下觀眾大多就是沖著這五分鐘而來。唱至高潮,觀眾席中有人跟著和起來,京劇現場儼然像開起流行歌曲演唱會。
演出結束,那群白發蒼蒼的戲迷像年輕的追星族一般,身輕如燕,三步兩步就爬上了高高的舞臺,嘴里喊著“梅先生”,一邊就追到臺前想和梅葆玖合影。梅葆玖獻演的天蟾舞臺是梅蘭芳1916年第三次到上海演出的地方。它是當時上海最大的京劇場子,樓上、樓下可容三千多觀眾,梅蘭芳在那里連演了45天,十分叫座,僅《嫦娥奔月》就奔了7次,《黛玉葬花》就葬了5次。
1917年,梅蘭芳從譚鑫培手中接下“伶界大王”的名號,隨后在觀眾投票評選中名列“四大名旦”之首。他不斷創新,改良求變,最終將古老的京劇推至巔峰,走向了世界。
梅葆玖是梅蘭芳九子中最小的一個,也只有他一人承繼了梅派京劇,“父親看我長得像他,耳朵、眼睛都像,而且有嗓子,有條件學習,就給我拍了定妝照”。他10歲學藝,13歲登臺演出《四郎探母》、《玉堂春》等劇,近70年的舞臺生涯,他只做了一件事:唱戲。
“京劇藝術在我父親那一代輝煌,我們這一代怎么把它繼承,繼承完了,要根據今天的時代,再把它輝煌。”79歲的梅葆玖微笑著告訴南方周末記者。
2011年7月17日,梅葆玖應邀赴長春獻藝。
藝術不變不行
梅蘭芳成名的時代,京劇在世界都屬于前衛藝術。
&ldquo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瓦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