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在推動朝鮮經濟變革
冷戰結束后,朝鮮持續出現開放變革-收縮求穩的波動,其背后是朝鮮主體治國體制求穩定與求發展之間的沖突。隨著朝鮮對華貿易依存度的增大,這一波動與中國的關系更為密切。
責任編輯:史哲
滿載貨車從中國一面駛向朝鮮,大多只能空載而還。
冷戰結束后,朝鮮持續出現開放變革-收縮求穩的波動,其背后是朝鮮主體治國體制求穩定與求發展之間的沖突。隨著朝鮮對華貿易依存度的增大,這一波動與中國的關系更為密切。
2013年12月12日,有朝鮮“二號人物”之稱的張成澤被處決。作為長期負責中朝經貿的朝鮮領導人,他的死似乎讓中朝商貿進入一個觀望期。
鴨綠江另一側的調整都落在有心眼中。丹東一名邊貿商人告訴南方周末記者,最近丹東的朝鮮商社換了一茬新領導,原來的老人們都回朝鮮了。
這個觀望期是暫時的,會持續多久,沒有人能給出一個確切回答?,F在,人們所能做的就是等待。
新中朝合作 金正日啟動
最近的中朝經貿合作是由朝鮮已故領導人金正日發起的。2009年至2011年,朝鮮以實現經濟強盛大國為主張,宣布啟動新一輪經濟變革的措施。這些措施包括貨幣改革,升級羅先市為特別市,成立大豐國際投資集團和國家開發銀行等等。
中朝商貿往來也因此變得密切起來。2010年和2011年,金正日兩年內3次訪華,除與中國領導人會面,還前往吉林與遼寧視察——這兩個省與朝商貿往來最為密切。在領導人的推動下,中朝迅速達成共同開發、管理羅先經貿區以及黃金坪、威化島的開發項目意向。
金正日去世后,這一合作并沒有停滯,反而更為快速,朝鮮表現出史無前例的開放姿態。
2012年8月,時任朝鮮勞動黨中央委員會行政部部長張成澤率團訪問北京和吉林等地,其間,張成澤與中國有關領導共同出席羅先經貿區和黃金坪、威化島經濟區管理委員會的啟動儀式。
金正日時期設立的大豐國際投資集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小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