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方改口,法院照判 一樁毒殺案,223次申訴
今年8月,李錦蓮委托律師向最高法院寄出一份新的申訴書,根據律師記錄,這是該案的第223次申訴。該案再審,檢方意見與律師觀點驚人一致。律師朱中道回憶,法官和檢察官爭論了起來,“法官說,案子判得對不對,不是法院一家的責任。檢察官說,你是最后的把關者?!?/blockquote>責任編輯:蘇永通 實習生 王勝男
李錦蓮說,沈德詠的講話讓他重燃申訴的希望。
李錦蓮回憶,同監室“犯人”曾在號子里“審”他,前后開了4次“庭”,還安排了“審判長”、“書記員”。由于不交待“罪行”,他遭遇了“洗冷水澡”、“過獨木橋”等體罰。
該案再審,檢方意見與律師觀點驚人一致。律師朱中道回憶,法官和檢察官爭論了起來,“法官說,案子判得對不對,不是法院一家的責任。檢察官說,你是最后的把關者。”
63歲的江西農民李錦蓮還能清晰記起那個早晨——他最接近自由的時刻。
2011年9月14日,這個已入獄13年的死刑犯,帶著刑法書籍、手寫的申訴材料,和洗冤的期待,邁出南昌監獄大門。獄管讓他把行李全帶走。“他們說我肯定不會再回來了。”
那天,江西省高級法院按照最高法院指令,再審了他所涉及的投毒殺人案。一向以指控犯罪為己任的檢察官,當庭表示李案證據有瑕疵、公安取證有問題。
李錦蓮以為翻案在望,沒想到,兩個月后,“他們又把我送回來了。”法院維持死緩判決。
2013年12月9日,隔著監獄會見室的玻璃墻,李錦蓮向南方周末記者講述了他的申訴之路。今年8月,他委托律師向最高法院寄出一份新的申訴書,根據律師記錄,這是該案的第223次申訴。
李錦蓮說,最高法院常務副院長沈德詠于今年5月發表《我們應當如何防范冤假錯案》一文,重燃了他早已放棄的希望。獄中的他隨身攜帶著這篇文章的復印件,“一有時間就看,不知道看了多少遍”。
桂花奶糖
即便時隔15年,每次提到“糖”字,李錦蓮臉上仍會劃過一絲苦楚。
1998年10月9日下午,江西省遂川縣橫嶺鄉茂園村的一條鄉間小道,兩名小孩撿到了4顆桂花奶糖,分食之后雙雙中毒死亡。法醫鑒定出死者體內有毒鼠強成分。警方排除路人不小心遺落,懷疑是人為投毒。
翌日,遂川縣警方用一個小時完成了現場勘查和“破案&rdquo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小碧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