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出場”適逢其時
一百多年來,過度去“儒家化”的做法割斷了我們與傳統文化的聯系。而今,我們需要反思作為一個中國人的立身之本、文化之根。
責任編輯:史哲 戴志勇 蔡軍劍
回應“怎么看待儒家的‘重新出場’”
一百多年來,過度去“儒家化”的做法割斷了我們與傳統文化的聯系。而今,我們需要反思作為一個中國人的立身之本、文化之根。到底是什么使我們的現代化之路付出如此高昂的代價?我們能否從傳統資源中找到各安其分的基因,并據此建立適合現代社會的處事規則?我們能否既避開狹隘的民粹主義,又避開極其危險的專制主義?我們還有沒有“四海之內”的胸懷來包容“非我族類”……破解這些問題,要求我們所走的道路,能夠避免馬爾庫塞所說的“單面人”窘態,避免那種“一人一票”的簡單暴力,避免人與自然高度對立的關系,最終達成“美美與共”的“大同世界”。正是在這個意義上,作為傳統文化主流的儒家“重新出場”適逢其時。
網絡編輯:瓦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