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化軍隊需要什么樣的文工團——專訪海政文工團原副團長付林

“各個團體千篇一律地都在發展晚會式的歌舞?!焙U墓F原副團長付林直陳文工團目前的積弊。付林說,不能讓政治的元素完全控制了藝術。我們的部隊應該是先進文化的,但是為誰而歌要弄明白,相信藝術本體的力量。宣傳植入文化產品會生產出軟弱無力的低端產品。當然,像反映戰士生活的主旋律歌,仍然需要軍隊文工團去承擔,《說打就打》、《咱當兵的人》仍然是我們的創作主流。

責任編輯:姚憶江 實習生 宋宇航 李純

付林說,我們的部隊應該是先進文化的,為誰而歌要弄明白。 (南方周末記者 劉志毅/圖)

30年前,是集體進入社會;30年后,是個人進入市場?,F在的問題是,文工團如何面向部隊與面向社會。

必須像一個企業手冊一樣,一個“文工團手冊”把全部都規定好,哪個可以干,哪個不可以干。

“各個團體千篇一律地都在發展晚會式的歌舞。”海政文工團原副團長付林直陳文工團目前的積弊,他說之所以著急,其實是“因為熱愛”。

從《太陽最紅毛主席最親》走到《媽媽的吻》、《小螺號》,付林曾經偷著聽鄧麗君的音樂,發現“原來音樂還有另一種表達方式”;后來,他又從海政文工團走進社會,投身流行音樂。他說自己“為大勢所逼”。

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他就切身感受到體制對于市場的不適應,后提出“大膽邁向社會演出”。但他的設想,目前還只能在自己身上實現。

十八屆三中全會后,包括文工團在內的非戰斗力量改革成為全軍乃至全社會關注的焦點。文工團的內部管理、外部競爭,乃至表演風格、功能定位,都成為亟待明晰的問題。

“晚會式歌舞很要命”

肯定要改,甚至還要大改。有時候恨鐵不成鋼,覺得改革步伐太慢。

南方周末:部隊文工團為什么需要改革?

付林:這幾年大家看到的文工團里出現了形象反差和負面影響。少數名人不檢點,拉大旗做虎皮,不可一世。什么都想要,什么都奢求。而大多數人,默默做著許多工作,熱愛自己的團隊。

另一方面,我們各個團體千篇一律地都在發展晚會式的歌舞,這個很要命,同質化、浮華的藝術蔚然成風,只唯上,不唯下的服務意識,浪費了很多人才,也難以出現一個比較有藝術品位的作品。

改革開放前,文工團占地方社會演出的整體份額很大,過去每逢“五一”、“十一”大型演出,都是部隊的。但是改革開放后,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劉之耘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