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爾沃2013中國夢論壇“人心的距離最難跨越”
21年前我非常窮,但是一點不恨社會。為什么?社會給我很大的空間,允許我去改變,它給我機會。這不只是政府的事,每一個人都可以盡你所能幫助弱小,出錢也好,出力也好,如果都沒有,哪怕給一個眼神,一個安慰。
責任編輯:顧策 曹海東 馮飛 肖華 助理編輯 袁端端 溫翠玲 實習生 徐庭芳 王謙秋
梁信軍。
編者按:2013年12月14日上午,沃爾沃2013中國夢論壇在清華大學蒙民偉音樂廳舉行,嘉賓們與清華學子縱論“距離”。南方周末記錄了他們的發言以及討論,以饗讀者。
21年前我非常窮,但是一點不恨社會。為什么?社會給我很大的空間,允許我去改變,它給我機會。
這不只是政府的事,每一個人都可以盡你所能幫助弱小,出錢也好,出力也好,如果都沒有,哪怕給一個眼神,一個安慰。
如果說過去中國跟全球的距離是我們要去找全球的機會,現在全球跟中國的距離應該說更多的是來找中國的機會。
我想講三方面有關距離的問題。
第一,時間的距離。
21年前,1992年的時候,我是真的揣著一個夢想。當時沒有中國夢一說,我想應該說是中國的“美國夢”,就是一個窮小子有理想,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實現,去出人頭地。我1992年創業那時候就是這么想的。
21年后,我覺得復星的成長某種程度上應該是中國夢的典型的例子,我們沒有任何東西,沒有背景,沒有叫李剛的爸爸,沒有什么技術,也沒有今天想得到的生產要素。只有一片理想,有一顆想改變自己命運的心,最后就實現了。
我家里有三兄弟,大哥的智商、情商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劉之耘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