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爾沃2013中國夢論壇 中國距離世界有多遠PK世界距離中國有多遠 一場關于距離的對話
早期的確是我們走向世界,但現在是世界不能沒有中國,這個變化解釋了我們跟世界的關系。我們走出去,外觀一定要是全球的,心要是中國心,有自己的價值觀,這是你的底線。
責任編輯:顧策 曹海東 馮飛 肖華 助理編輯 袁端端 溫翠玲 實習生 徐庭芳 王謙秋
編者按:2013年12月14日上午,沃爾沃2013中國夢論壇在清華大學蒙民偉音樂廳舉行,嘉賓們與清華學子縱論“距離”。南方周末記錄了他們的發言以及討論,以饗讀者。
圖為沃爾沃2013 中國夢論壇現場。
早期的確是我們走向世界,但現在是世界不能沒有中國,這個變化解釋了我們跟世界的關系。
我們走出去,外觀一定要是全球的,心要是中國心,有自己的價值觀,這是你的底線。
紐約不能沒有中國
肖華(南方周末編委會委員、南方周末經濟新聞中心總監):在設定論壇主題的時候,曾有過一場有趣的爭論,到底應該是“中國距離世界有多遠“,還是”世界距離中國有多遠“?當時參與討論的人士誰也沒能說服誰,最后論壇的主題被設定為更加開放的一個詞:距離,希望能開啟更碰撞、更多元的討論。
之前演講中張宇先生非常反對說走向世界,但在梁信軍先生看來,以前是中國要走向世界,要把產品賣出去,現在卻變成世界要到中國來尋找機會,因為中國有龐大的中產消費市場。你們怎么看待中國與世界的關系?
梁信軍(復星集團CEO):過去兩三年來,未來的三四年內,我相信全世界很多CEO被解職的原因肯定是忽略了亞洲,忽略了中國?,F在全球各個門類中首屈一指的品牌,如果他們在中國的銷售額還沒有占到22%的話,我認為這樣的CEO很危險了。
第二是中國的情況,蝸居在中國的時候容易有幻覺,認為有競爭力。如果中國現在還站在這樣的視角看自己的話,很危險。即使是制造業,到世界走走就會很有壓力。
對復星來說,我們最需要改變的是思想,看問題的角度。首先要增加的是全球化的角度,比如買房子,我們在美國買了原來摩根大通的辦公樓,三A級的辦公樓,才兩萬多人民幣一平米。全球化的眼光非常重要,對海外來說要中國化,對中國來說要全球化。還有兩個角度,互聯網化的思維,大金融的思維。沒有這三點容易出現偏頗。
張宇(中國對外文化集團董事長):1840年鴉片戰爭的時候,我們被迫走向世界。1978年是我們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劉之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