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主要政黨興衰史

國民黨當局于1987年開放“黨禁”以后,島內政黨如雨后春筍般紛紛成立,迄今已有95個政黨登記在冊。但絕大多數政黨實力薄弱,無法在全島性的選舉中獲得5%以上選票(臺灣“憲法”規定,只有得票率在5%以上的政黨才有資格參加“不分區立法委員”的分配),基本不能在政壇中發揮作用,因而處于名存實亡狀態。目前在島內政壇發揮重要作用的政黨主要有民進黨、國民黨、親民黨和臺聯黨,一度走勢良好的新黨和“建國黨”僅在政壇有過短暫的影響力。

 

國民黨
從“家天下”變為在野黨

1949年底,國民黨在內戰中徹底失敗后被迫逃往臺灣,并一直以“執政黨”身份在臺灣地區執政長達50年之久。在2000年3月的臺灣地區最高領導人改選中,國民黨因內部分裂慘遭挫敗,一夕之間喪失執政權、淪為在野黨,前途如何,就看即將到來的“總統大選”。
一、蔣介石:“反共”、專政(1949-1972年)
為了將臺灣建設成“反共復國基地”,國民黨逃臺之初除了將在大陸實施的專制獨裁統治全面復制到臺灣,同時采取了一系列振興經濟的措施。
一是“改造”政黨。蔣介石一直認為國民黨在大陸失敗的主要原因在于“組織渙散、黨紀荒廢、黨員墮落”,因而有必要對逃臺后的國民黨進行全面改造,但這一名為“臥薪嘗膽”的改造變成了蔣介石排除異己、加強統治的游戲。經此“改造”,閻錫山、何應欽、孫科、白崇禧等在大陸顯赫一時的黨、政、軍界實力派人物一一被排擠出決策圈,在大陸叱咤一時、掌握黨務機器的CC系首領陳果夫、陳立夫兄弟,更是一個病死,一個遠走美國養雞度日,使國民黨成為真正清一色的“蔣家天下、蔣家黨”。
二是搞“白色恐怖”。國民黨逃臺之初,島內人心惶惶、動蕩不安,為穩定局勢,加強對島內民眾的控制,國民黨不僅于1949年5月頒布了“戒嚴令”,并陸續出臺了30多種與之相配套的法令,厲行“黨禁”、“報禁”、嚴禁各類政治活動,全面“清共”、“肅共”,被國民黨當局冠以“匪諜”、“共黨人員”名義秘密處決及入獄者不計其數。與此同時,為加強思想文化領域的控制,國民黨當局還大力扼殺自由、進步思想,制造了無數的冤假錯案。雷震、殷海光、柏楊、李敖等一大批知識分子不是被抓去坐牢就是被暗殺。
三是“反攻大陸”。蔣介石敗退之初,始終把“反攻大陸”作為其基本政治路線,不僅不斷提出“一年準備、兩年反攻、三年掃蕩、五年成功”的時間表,還集中一大批反共分子,前后研究出了1000多種“反攻方案”,并組織大規模的“游擊武裝”,不斷侵擾祖國大陸東南沿海地區,還利用大陸三年自然災害、中蘇關系緊張、中印邊境戰爭、越南戰爭等時機籌劃“反共復國”,但大多在祖國大陸的反擊下以失敗告終。
四是開展土地改革。為制止日益嚴重的通貨膨脹,國民黨當局被迫從1949至1952年在臺灣實行被稱為“德政之一”的“土地改革”,使大量無地少地的農民獲得了土地,從而刺激了農民生產的積極性,緩解了經濟危機,同時也穩定了政局。
二、蔣經國:“政治革新”(1972-1988年)
進入1970年代后,面對中美關系逐步走入正?;?、島內民眾政治參與意識的不斷增強等內外困境,以蔣經國為首的國民黨當局啟動了“政治革新”。
1971年9月21日,第26屆聯合國大會恢復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同時把臺灣當局從聯合國及其所屬的一切機構中驅逐出去,并引發了20多個國家一夜之間與臺灣當局“斷交”的“外交風暴”,這被蔣介石稱為國民黨“遷臺以來最大的挫折”。1972年2月21日,美國總統尼克松一行抵達北京進行為期一周的訪問,雙方發表了《上海聯合公報》。雖然蔣痛罵美國背信棄義、出賣國民黨,但也只能“打落牙齒和血吞”,并以“莊敬自強、處變不驚”自慰。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同時與臺灣當局“斷交”。國際人格的喪失使國民黨以“中央政府”名義治理臺灣地區的“法統地位”受到了極大挑戰,國民黨開始面臨治理的合法性與正當性危機。
與此同時,隨著臺灣經濟的起飛及教育水平的提高,迅速膨脹的中產階級、知識分子隊伍要求分享政治權力的意識不斷增長。他們對國民黨當局的獨裁極權統治極為不滿,迫切想改變“納稅有份,參政無份”的政治局面,要求解除“戒嚴”、開放“黨禁、報禁”實現民主政治的呼聲高漲。代表中產階級利益的各種被統稱為“黨外”的反國民黨勢力異軍突起,并于1986年突破“黨禁”成立民進黨,公開對國民黨的專制獨裁統治提出挑戰。
1975年,蔣介石病逝臺北,其子蔣經國全面掌握黨政軍大權。為挽頹勢,蔣經國自1972年出任“行政院長”后便打出“革新保臺”旗幟,出臺了一系列“政治革新”措施。
一是大力推行“本土化”政策。國民黨逃臺之初,為防止本省籍人士坐大危及自身統治,基本上由隨國民黨自大陸逃臺的外省籍人士占據“中央”政府的重要職位,本省籍人士只能在地方發展,難以進入上層決策圈。但這一省籍歧視政策卻引來社會各界的強烈不滿,并直接引發了省籍矛盾。蔣經國被迫在1972年開始有計劃地推行“本土化”政策,擴大本省籍精英在黨政機關中所占的比例,并極力拉攏臺灣地方勢力,起用、扶植一大批本省籍人士出任黨政要職,李登輝、林洋港、吳伯雄等一大批本省籍精英就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進入國民黨上層權力圈的。
二是大力進行“行政革新”。蔣經國掌權后大力推行“新人新政”。不僅大刀闊斧地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