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關注氣候——中國氣候及其文化影響(3)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方水土誕生一方居住文化。中國建筑、西方建筑和伊斯蘭建筑,稱為世界上三大建筑體系。多樣的氣候條件,多樣的建筑材料,多樣的民族傳統文化,決定了我國豐富多樣的民居建筑形式。

三、南床北炕、南敞北閉、“春捂”和“陰暑”(居住文化)

在古代,老百姓最企盼的一件事,就是“安居樂業”。有了安居,才能樂業;有了樂業,生活才能穩定有靠。民諺“成家立業”也是“成家”在“立業”之先。所以民諺又說,“民以食為天,人以居為地”??傊?,“居”是人的安身立命之所。

其實,安居并不簡單,并非有居都能安。因為我們國家氣候多種多樣,不適應當地氣候的“居”,便“安不好”,甚至“安不了”。到了現代,雖然已經能夠人工控制室內溫濕度,但氣候對建筑設計和室內小氣候的影響,仍是十分重要。

所以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方水土誕生一方居住文化。中國建筑、西方建筑和伊斯蘭建筑,稱為世界上三大建筑體系。

從口袋房到竹樓——南暖北寒氣候對民居的影響

多樣的氣候條件,多樣的建筑材料,多樣的民族傳統文化,決定了我國豐富多樣的民居建筑形式。

東北口袋房

這是我國東北滿族最常見的傳統民居,適應我國最嚴寒的氣候。一般并列三間,但只有中間(堂屋)向外開門,與室外相通。兩側為臥室。為了提高取暖效果,房屋一般比較矮小密閉,過去甚至還有室內地面低于室外,以利用地溫保暖。

1995年11月,我作為科學顧問隨中央電視臺《正大綜藝》到號稱“北極村”的黑龍江漠河拍攝氣象專集。馮村長家就是比較高級的典型口袋式民居,幾乎全木結構(因此又稱木格楞房),號稱百年不壞。居家主要用堂屋中兩側的火灶取暖,火灶的灶膛與堂屋兩側的火墻及兩側臥室中的火炕相連。平時做飯、燒水、熬豬食,同時也就是在燒火墻和燒炕取暖?;饓涂坏蓝际怯么u砌成的空心體。為減少門窗的熱量損失,門窗都做成雙層的(外窗上還要蒙上透明塑料膜保暖)。雙層門窗間相隔約1米之多,所以兩層窗戶間的窗臺上放了多盆絹花。進門后要先關外門,再開內門。一旦讓冷空氣直入,室內立刻會生起半屋子云霧來。房子的外墻用橫排粗方木,外糊泥土,隔熱性能良好。屋頂則主要靠約40公分厚(壓實后)的木屑保暖。

至于為什么叫口袋房,我沒有查到出處。但我想,可能一無非是形容其小,小如口袋;二是像衣服一樣,左一個口袋,右一個口袋。不過,1964年-1965年“四清”運動中,我在遼寧省農村看到的,那里比較貧困的農戶,“兩個口袋”都簡化成了“一個口袋”。為了提高取暖效果,房屋也更加矮小緊湊。

但到了南方,冬季比較溫暖,氣候又多雨潮濕,不能也無需像北方用炕睡覺兼取暖,而是以床代炕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小碧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