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公寓:“家外之家”慢生活
他們更愿意慢下來,成為某一個城市臨時居住者,而非旅游者,或放空一段時間,或尋找自我。
近幾年,多個國際國內酒店集團加大步伐擴張中國市場,僅僅2013年第三季度全國就有45家五星級酒店開業。相較于酒店的“快”,也許服務公寓就是“慢”的代表。這種業態的“慢”更多是由一種“慢生活”的生活方式所決定。
真正意義上的服務公寓起源于20世紀50年代的美國,很多人遷徙流動到新的城市,希望在遷入地尋找一個“家外之家(home away from home)”,而兼備酒店管理和家居服務特性的服務公寓,自然成為他們的選擇。
1986年,亞太區首家服務公寓在新加坡開業。最早接待的住客大部分來自外資企業的外籍高管,他們常常帶著家人來到異國工作,居住時間至少在3個月以上。他們和在酒店暫住一兩天的客人的需求不同:希望擁有更多的私人空間和舒適的居家設計。每個公寓都設計有廚房、用餐區和起居室。廚房是服務公寓的一大特點:除了必備的微波爐、電磁爐和冰箱等電器、餐具和廚具外,有些公寓還配有咖啡機、面包機、烤爐等。
服務公寓的員工往往很自然把他們當作家人,住客的名字、生活習慣和喜好都熟記于心,為住客提供便捷生活指南,住客生病了還會自發陪同到醫院就診。除了24小時的管家服務,某些服務公寓鼓勵員工在自己的崗位上為住客制造驚喜或特別的生活體驗。
服務公寓運營商也很注重鄰里關系的建立,比如定期舉辦社區活動,幫助長住客融入當地文化。在服務公寓住久了,住客彼此間有了情誼,還會自發組織愛好者俱樂部或者公益團體。在服務公寓,遇見居住兩三年的住客是很平常的,有時也會有居住時間長達190個月的“家人”。
除了商務出差與外派人士等主要客群外,服務公寓的住客群中也漸漸加入了這樣一群人:他們不滿足于走馬觀花的旅游安排,而更愿意慢下來,成為另一座城市臨時居住者,而非旅游者,或放空一段時間,或尋找自我。
為了順應中國市場的需求,領先的服務公寓運營商開始將健身房、瑜伽室、恒溫游泳池、桑拿房和SPA、迷你影院等放松身心的設施作為基礎配套,也嘗試增添高爾夫練習場等高端配套,并定期開展具有當地特色的烹飪課程、民俗表演、插花茶藝等各類住客活動及公益行動,借此為住客提供舒適溫馨、自在歡暢、綠色健康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