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市玩家:在旅行中生活
與一二線城市人將旅行作為喘息機會不同,三四線城市的青年人更多地將旅行視為一種時尚的生活方式:停下來,享受生活。
曾經的“新馬泰七日游”值得炫耀,現在去歐洲、美洲甚至非洲旅行的也不在少數。在積極拓展高端人群海外產品的同時,是否應該停下來想一想:境內游的潛在消費者數量巨大,但為何境內游屢屢被打上“質次價高”的標簽?
旅游行業往往忽視了占人口76%的三四線居民。零點指標數據2013年三四線城市青年生活形態與消費方式調查顯示,與一二線城市人將旅行作為喘息機會不同,三四線城市的青年人(18-35歲)更多地將旅行視為一種時尚的生活方式:停下來,享受生活。他們不用辛辛苦苦地攢年假,因此旅行目的地更加隨意和多樣化,旅行次數也更多,而一二線的公司人往往愿意把一年一次的休假留在海外。
雖然僅不到四成的三四線青年未來一年有旅行的計劃,但是他們的預算卻占家庭月收入的94.7%,而在一二線城市的中產家庭中,這一比例僅為56.4%。因此當面臨三四線城市的消費者時,無論從營銷策略還是產品設計上,旅行服務提供商一方面應強調旅行的意義和對生活品質帶來的提升,另一方面更應該重視用戶需求:這些將旅行視為輕奢品的群體,對服務可能有更高的要求,同時別忘了,口碑是小城市最有效的傳播手段。
從出行地選擇來看,三四線城市由于商務出行機會較少,居民流動半徑也較小,因此三四線城市居民旅行停留地仍集中在國內:作為首都和旅游勝地的北京、艷遇之都麗江、海濱城市大連以及魅力都市上海都是他們心目中理想目的地,小眾的旅行新地標并未太多引起他們的關注。
如果僅因為目的地“俗套”就認為小城市玩家好忽悠,那就大錯特錯了。目前三四線青年最青睞的出行方式是搭乘火車、大巴、飛機等公共交通工具,全程不依賴旅行團,而且目的地交通越便利,對旅行社的依賴程度越低。但是一旦出境,他們對旅行社的依賴程度迅速上升,46.8%的三四線青年表示去港澳臺游玩時,會全程跟旅行團走,完全聽從安排。
受近年旅行社負面新聞影響,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將旅行社作為提供服務的中間商,在機票酒店預訂等方面,旅行社仍發揮著較大的作用。
從旅伴的選擇來看,無論目的地是遠是近,三四線城市的青年人均首選和另一半共同前往,這與他們重視家庭和婚姻的特征基本相符。值得注意的是,出行地與旅伴的選擇關系密切:出行范圍越近,交通越便利,與父母和朋友同行的意愿就越高,而隨著出行半徑的擴大(如港澳游、境外游),則更有可能與另一半同行。越來越多的三四線青年人將旅行作為凝聚家庭關系、促進夫妻感情的手段,因此對于酒店和景點來說,必須從設施和服務上加以改進,增添親情和浪漫元素,才能吸引游客的駐足停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