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之星:助力小企業夢想騰飛
中小企業是推動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也是繁榮經濟、增加就業、改善民生、推動創新的重要基礎。我國中小企業占全國企業總數的99%以上,創造了約60%的經濟總量、50%的財政稅收,提供了近80%的城鎮就業崗位,研發了60%以上的發明專利、75%以上的企業技術創新和80%以上的新產品。然而相比大型企業,小企業在品牌競爭、人脈、資金扶植等多方面仍處于不利地位。
作為市場競爭機制的真正參與者和體現者,小企業需要“錢”,更需要“經營管理智慧”??茖W的互聯網思維和企業價值觀成為不少小企業業主的迫切訴求。四年來,華夏銀行連續打造“華夏之星”公益平臺,為小企業解決問題、作出專業引導,并互動互助,構建出超越眼前利益的伙伴關系,成為同行業中小企業的公益領軍者。
小微企業的未來,即國民經濟的未來。華夏銀行的全面助力,將進一步推動小企業的全面發展,讓其在繁榮經濟、增加就業、推動創新、改善民生等方面,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最終與所有中小企業一起實現一個更大的中國夢。
學員合影
前進助力課堂
對不少小企業而言,這幾年日子依然不算樂觀。
目前,中小企業在國內已成為一支不容忽視的力量。其就業人數約占全國就業人數的80%左右,在新增就業機會中有85%來自中小企業。另外,中小企業創造的GDP占全國的60%,提供的稅收占50%,外貿出口占68%。
一方面小微企業為中國經濟做出巨大貢獻,另一方面金融服務和融資渠道依然欠缺。銀監會2012 年發布的報告顯示,現在的商業貸款大企業覆蓋率100% ,中型企業覆蓋80%,小型企業覆蓋面20%,微型企業覆蓋面沒有。中小企業獲得銀行貸款主要通過資產抵押和找擔保公司兩種方式,但囿于自身的規模,往往遇到銀行怕貸和惜貸。
作為一家金融企業,華夏銀行選擇企業堅持三個中等:中等城市、中等收入人群和中等規模企業,小企業屬其中重要一環。根據不同的企業、行業及資金需求,華夏銀行給出相應合適的金融解決方案。
除金融上對小企業積極支持,四年來,華夏銀行連續開展"華夏之星"公益活動,打造助力中國小企業發展的公益平臺。從最初的“優秀小企業先鋒大匯”,到后來的“小企業菁英訓練營”和“小企業公益大講堂”,"華夏之星"伴隨眾多小企業共同成長。
華夏銀行樊大志行長說道:“二十多年來華夏銀行服務并見證了數以萬計小企業客戶從小到大,有些甚至已經發展成行業巨無霸。我們很自豪曾經服務過這些企業。”“華夏之星”公益平臺旨在打造一個開放的平臺,攜手更多機構和有識之士一起助力小企業發展,讓他們在這個平臺上不斷獲得正能量,在成長的道路上走得更加堅定。
2013 年,“華夏之星”先后在北京、南京及昆明舉行“中國小企業公益大講堂”。萬通地產董事長馮侖、奇虎360 董事長周鴻祎、蘇寧云商集團副董事長孫為民、九陽股份董事長王旭寧、復星國際副董事長梁信軍、零點咨詢集團董事長袁岳等知名企業家出任前進導師,與1600 多名各行各業的小企業主分享創業經歷、互動創業中的難題。
共生互助平臺
本屆“菁英訓練營”對北京賽騰工業標識系統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旭東來說收獲頗多。李旭東最早接觸“華夏之星”是2010年,一舉獲得“小企業先鋒大匯”活動“卓業之星”稱號。那一年恰好是他創業的第十個年頭,2013年,李旭東再次與“華夏之星”結緣。11月30日,李旭東報名參加了中國小企業菁英訓練營,與來自全國的其余23名小企業主一同成為2013“華夏之星”學員,在北京開始為期7天的封閉式培訓。
清華、北大的教授學者及電子商務實戰企業家聯合授課,全面拓展企業主的管理思維,提升其綜合管理技巧和能力。更可貴的是,培訓讓來自天南地北的小企業主成為好朋友,甚至共同謀劃成為生意伙伴。
李旭東感慨:“2010 年的小企業先鋒大匯,讓我體會了做產品鏈的意義。2013 年的菁英訓練營則讓我感受到團隊的力量!”
李旭東介紹說,華夏之星的培訓課程開拓了小企業主們的視野,也給了他們前所未有的互聯網思維方式和工具,更重要的是讓他們團結成一個“團隊”,合作和收獲就從華夏之星開始了。據悉,“華夏之星”這幾屆學員有一個共同微信群,活躍度非常高。許多學員都有別人所沒有的特有經驗,大家一起交流分享,聊天過程中突然發現,彼此都是潛在的客戶。
作為國內最早研發和生產噴碼機和噴碼機耗材的企業之一,李旭東公司的專業技術被“華夏之星”往屆學員陜西上格之路生物科學有限公司的總經理王小見看中,在微信群里向李旭東伸出橄欖枝。王小見表示,因項目需要他們之前一直在尋找這樣的公司,沒想到學員里就有做這個的,而且還做得這么好,希望能合作。除此之外,其他不少學員也都按需在群里尋找著合作機會。
華夏之星學員課間交流
互聯網時代的思路拓展
2013“華夏之星”圍繞“互聯網時代小企業的經營管理轉型”展開,邀請知名企業家、電商專家、商學院教授等為小企業主詳解互聯網經濟下小企業的轉型之道。這樣的培訓主題顯然切中了小企業主的需求。
在本屆“華夏之星”學員北京錢方銀通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李英豪看來,沒有互聯網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成功。這位來自香港的80 后做的事很簡單,就是通過一個讀卡器與手機連接,將手機變成移動POS 機,滿足廣大無法安裝POS 機的中小商戶或者個人的需求。
這次培訓讓李英豪懂得了什么是互聯網思路。“我們服務對象主要是小商戶,只想著怎么去服務好他們。但其實更重要的,是需要給大家一種氛圍、文化和感覺,不只是你的目標群,而是所有人,因為這里面有你的潛在客戶群。我一直在做互聯網,但這很基本的東西我卻忽略了。”
李英豪的產品恰好與定位于“中小企業金融服務商”的華夏銀行發展需求契合,貸款給小商戶的老板,以POS 流水作為信用評分,目前雙方正在談進一步的合作。
根據CNNIC 數據,截至2012 年底,中國網民數5.64 億,手機網民達到4.2 億。面對這樣龐大的使用群體以及他們消費習慣的日趨“互聯網化”,無論是傳統行業,還是高新技術行業的小企業主,“布局互聯網”都是當下的熱點、難點。
商務部研究員梅新育表示,互聯網是個急速、多變的發展事物,小企業主需要尋找平臺,或利用發達的技術不斷地去低成本地、快速地吸取有用信息,來激活自己的思想,從而發
掘企業產品和服務創新,在互聯網快速發展趨勢中做個有心人。
新老學員經驗分享
雙贏下的CSR
訓練營結束后,李旭東圍繞CSR對公司做了很大調整,加強了公司的企業文化,并在內部設了一個小基金,家庭有困難的員工,可以向委員會申請,利用基金為其報銷部分費用。“公益、企業建設等,把學的東西都用上了。”
關于公益,也讓李旭東在思維上有很大轉變。“以前大家都認為公益都是有錢的人干的事,中小企業主很忙,資金也不雄厚,沒錢沒空做公益。培訓后才知道公益原來是大家都能干的一件事,而且對企業的發展很有好處,跟商業也不矛盾,學到了很多。”
華夏之星學員課堂提問
“‘小企業菁英訓練營’是一個針對小企業主的公益培訓平臺,以‘送知識’、‘授人以漁’為目標,希望通過知名企業家的經驗分享、著名學府專家學者的系統培訓,能夠為小企業主的成長貢獻我們的力量。”華夏之星活動負責人表示。
華夏銀行1992年成立至今,現已成長為一家資產規模超過1.5 萬億的中型銀行,在全球銀行中排名第94位。在為小企業服務過程中,華夏銀行對小企業業務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并在合作中與之建立起“同舟共濟、共同成長”的伙伴關系,實現銀企雙贏。
近年來,我國小企業不斷發展壯大,已成為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在繁榮經濟、增加就業、推動創新、改善民生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華夏銀行對小
企業全面而有力的支持,將推動更多小企業廣泛參與市場競爭,促進了市場配置資源基礎性作用的發揮,為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發揮了重要作用。
華夏之星學員上課
商務禮儀及裝著課
戶外拓展訓練
學員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