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宿敵修成共同歷史
東亞共同修史12年,與德法兩國的類似經歷相比只能算剛剛起步——從決定消解雙方宿怨,到正式出版共同歷史教科書,德法用了近100年。相比德法兩國共同修史的經歷,德國與波蘭編寫共同歷史教科書遇到的障礙更大。
責任編輯:史哲 實習生 柴向南 張雨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共同歷史教科書采用了三個邊欄的形式展現雙方不同觀點,并在中間為學生留下了空白。
“德國、法國、波蘭各自編寫的歷史教科書,在實際教學中效果如何?”
面對來自中國提問者的這個中國式問題,德國學者先是表示他們沒有這方面的數據反饋,接著他耐心地澄清這種思維定式背后的誤區——德國有大約1500種歷史教科書,共同歷史教科書只是其中的一種,“我們鼓勵學生對歷史事件進行批判性的思考,不會只給一種答案”。
2013年12月13日,受中國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之邀,德國國際教科書研究所所長??斯?middot;福斯(Eckhardt Fuchs)教授來到北京,向中國讀者講述德國與法國、波蘭編寫共同歷史教科書的過程。促成福斯此行的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步平研究員,希望能吸取德國與法國、波蘭編寫共同歷史教科書的經驗,應用于中日韓歷史教科書的編寫工作。
過去十二年,步平參與了兩個版本的中日韓共同歷史教科書輔助讀本的編撰。2005年出版的第一版招來不少罵聲,很多人質疑這本書有名無實。步平自己也承認,“雖然經過了討論,但各寫各的歷史的色彩還是比較濃。”
第二版試圖改變“自說自話”的狀態,三國學者為此又花費了6年。2012年,《超越國境的近現代史》出版,這本歷史讀本幾乎每一頁都是三國專家坐在一起逐字逐句“談”出來的。
東亞共同修史12年,與德法兩國的類似經歷相比只能算剛剛起步——從決定消解雙方宿怨,到正式出版共同歷史教科書,德法用了近100年。
政治互信促成的歷史和解
德法兩國歷史宿怨不亞于中日韓,從拿破侖時代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的150年間,兩國之間發生了四次大戰。
一戰結束不久,就有學者提出德法兩國人民應該著手就歷史問題達成共識,最好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劉之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