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去哪兒·武漢】回不去的故鄉

武漢曾是我們一些記者的故鄉,也是求學之地,但它同時也是中國城市病的集大成者:綠化、內澇、醫療、汽車尾氣、垃圾、城建、規劃……在快速城鎮化之中,城鎮化的質量正為各界擔憂。

責任編輯:何海寧 曹海東 朱紅軍 助理編輯 袁端端

城市化進程快速改變著武漢這座城市,但幾乎每一個人都能體會到那種陣痛。 (南方周末記者 王軼庶/圖)

熟悉的熱干面味道,不熟悉的城市。從車至武漢那刻開始,我就在慌亂、緊張、郁悶中重新認識我曾經熟悉的故鄉。

這是我2013年第4次回武漢采訪。

和去別的城市不同,每次前往,我都格外留意這座有著3500多年歷史、曾被譽為“東方芝加哥”的城市的各種變化,因為這里曾是我工作、生活多年的第二故鄉。

按照以往出差規律,距離超過1000公里的城市,首選飛機,但這次我選擇了高鐵,因為稍早前一則新聞說拉薩貢嘎機場有航班因灰霾太重影響降落而返航,而武漢2013年12月23日這天的空氣質量指數(AQI)超過250,也就是達到重度污染級別。

熟悉的熱干面味道,不熟悉的“百湖”江城。從車至武漢那刻開始,我就在慌亂、緊張、郁悶中開始重新認識我曾經熟悉的城市。

還是武漢站,還是C1出口,還是破損、翹起甚至塌陷的大理石地面,投入使用不過四年的武漢站灰蒙一片,地面顏色難辨,工人們在火車站東出口等多處掘地、維修。

五個月前的7月21日,回武漢采訪垃圾圍城選題,當時我也是從這里出站。目睹至少30處豆腐渣般的大理石地面后,我在微博上曬了8張現場照片,引來超十萬點擊率,武漢鐵路局官方微博回復要修整。

這就是現實中被稱為“九省通衢”的華中交通樞紐。

其實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Ashley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