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坐標·坐標】居民收入靠什么倍增
在政府財政收入和城鄉居民收入增速都“跑贏”了GDP的情況下,剩下的“輸家”只能是企業收入。在經濟增速放緩的背景下,中國的企業正面臨著一場深刻的轉型挑戰,而政府必須通過改變自己來為他們創造條件。
責任編輯:肖華 顧策 助理編輯 溫翠玲 實習生 徐庭芳 王謙秋
【編者按】改革開放35年之后,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帶來一個全新的開局,未來十年的政經版圖由此開啟。
南方周末經濟板塊的年度特刊“經濟坐標”,聚焦這個或明或暗卻真實影響中國的新的“局”。
在政府財政收入和城鄉居民收入增速都“跑贏”了GDP的情況下,剩下的“輸家”只能是企業收入。在經濟增速放緩的背景下,中國的企業正面臨著一場深刻的轉型挑戰,而政府必須通過改變自己來為他們創造條件。
居民收入倍增計劃,是新一屆政府提出的最為引人注目的施政目標之一。
在2012年底發布的十八大報告中,明確提出要在2020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標。2013年初,時任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的一段話也曾引起媒體廣泛關注,“如果我們的GDP無法讓人民群眾的收入增長,那GDP增速再高,也是‘自拉自唱’”。
有研究者總結了自1982年十二大以來,歷屆黨的全國代表大會或中央委員會全會上所提出的經濟發展量化指標,其中涉及的七次“翻番”目標,均為“工農業總產值”或“國民生產總值”這樣的國家經濟活動整體指標。
而十八大第一次明確提出“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倍增”的概念。這不僅在中國經濟政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Ashley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