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坐標·破局】財政改革里的“用腳投票”
在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的決定中,“深化財稅體制改革”這一節相比其他十五節,篇幅相對較短,僅不到900字,但財稅改革在此次改革中的分量之重和力度之深,卻顯而易見。
責任編輯:肖華 顧策 助理編輯 溫翠玲 實習生 徐庭芳 王謙秋
“財政過去只是一個政策工具,現在涉及了國家治理。”
900字,“基礎與支柱”
在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的決定中,“深化財稅體制改革”這一節相比其他十五節,篇幅相對較短,僅不到900字,但財稅改革在此次改革中的分量之重和力度之深,卻顯而易見。
表現之一是,總書記習近平“關于《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的說明”一文中說,“這次全面深化改革,財稅體制改革是重點之一”。南開大學中國財稅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馬蔡琛教授指出,“重點之一”的提法僅出現過兩處,另一處是“司法改革是這次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之一”。
表現之二,決定中把對“財政”的定義,上升到了一個空前的高度——“財政是國家治理的基礎和重要支柱”。
“這個觀點非常超前,超前到學界都還沒討論到的高度,超出了學界的研究水平。”天津財經大學財政學科首席教授李煒光對南方周末記者說,“財政過去只是一個政策工具,現在涉及了國家治理。”
有人專門考證了“財政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Ashley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