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坐標·迷局】樓市:漲潮還是退潮
2013年很可能是中國運動式樓市調控的終結之年,今后的樓市政策制定者需要在尊重市場規律的前提下,在防范泡沫風險和保持經濟增長之間尋找平衡點。中國房地產市場現在雖依然繁榮,但已如強弩之末,各地樓市也將出現進一步分化。
責任編輯:肖華 顧策 助理編輯 溫翠玲 實習生 徐庭芳 王謙秋
霧霾中的中國樓市。
2013年很可能是中國運動式樓市調控的終結之年,今后的樓市政策制定者需要在尊重市場規律的前提下,在防范泡沫風險和保持經濟增長之間尋找平衡點。
中國房地產市場現在雖依然繁榮,但已如強弩之末,各地樓市也將出現進一步分化。
2013年,中國住宅市場經歷的又一輪暴漲,讓很多人離“擁有自己的住房”的夢想越來越遠。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3年11月份,70城房價僅溫州同比下降,這也是2013年漲幅最大的一個月——中國最大幾座城市的漲幅繼續領跑,北京、上海、深圳和廣州同比漲幅全部超過20%,北京房價更是連續上漲超過了20個月。
政策制定者們又一次承受了巨大的壓力與批評,但他們沒有像往常一樣,在恐慌之下采取一切措施調控房價。剛剛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甚至并未如前兩年一般出現“堅持房地產調控政策不動搖”的表述,而是延續十八屆三中全會著重住房保障建設的基調,認為商品房市場將更多由“市場”來發揮作用。
“可以說房地產十年調控是失效的,只有一件事是對的,就是終于搞明白了保障房應該由政府來管。”全聯房地產商會創會會長聶梅生稱。
南方周末記者采訪的多位業內人士均認為,被透支的中國房地產市場,現在雖依然繁榮,但已如強弩之末。里昂證券公司分析師王艷稱,中國的房地產行業正接近頂峰,2014年全國房價漲幅將降至5%-8%。
曾在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李夏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