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坐標·迷局】地方債:最大風險在于不透明
審計結果顯示,截止2013年6月底,地方政府負債合計17.9萬億,較上次審計結果2010年6月末的數據10.7萬億高了7.2萬億。地方債的癥結在于,既然大門不開,那就只有跳窗戶、走后門。大量地方債處于隱秘狀態,且源源不斷產生,要想控制風險,則必須將之納入正規程序,暴露于陽光下。
責任編輯:肖華 顧策 助理編輯 溫翠玲 實習生 徐庭芳 王謙秋
截至2010年末,省市縣三級地方政府性債務余額10.7萬億元。這個數字相當于2010年全年GDP的四分之一。
既然大門不開,那就只有跳窗戶、走后門。地方債的癥結正在于此,大量地方債處于隱秘狀態,且源源不斷產生,要想控制風險,則必須將之納入正規程序,暴露于陽光下。
在2013年12月10日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防范地方債務風險被列為2014年工作重點,在六項主要任務中,位列第三。
會議中首次提出要將地方政府性債務分門別類納入全口徑預算管理,嚴格政府舉債程序,明確責任落實,省政府要對本地區地方政府性債務負責任。
此前,中央高層多次在不同場合釋放地方政府性債務風險可控的信號,例如,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就曾在2013年夏季達沃斯論壇開幕式上表示,中國正在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有序規范和化解,“可以有把握地說,總體是安全可控的”。
那么,地方債的問題到底有多嚴重?
國家審計署2013年8月曾啟動對地方債務的第二次全面摸底,審計范圍前所未有地擴大到包括鄉鎮在內的五級政府,涉及73萬個項目,245萬筆債務。
一位中部省份的財政系統人士向南方周末記者透露,這一次重點審計2011年以來新增的債務,審計人員還從銀行和發改委調取數據加以核實,而國有控股企業的債務也納入被查之列。
2010年底至2013年6月地方政府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增長年均增長率19.97%,省、市、縣增速分別約為14%、17%、27%,其中縣級增速明顯。
2013年12月30日,國家審計署公布了最新的全國政府性債務審計結果。審計結果顯示,截止2013年6月底,全國各級政府負有償還責任的負債20.6萬億,負有擔保責任的2.9萬億,負有一定救助責任的6.7萬億。
其中,對于備受關注的地方政府負債,負有償還責任的10.9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瓦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