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這個,我也能寫”姜淑梅的《亂時候,窮時候》

姜淑梅大半輩子是個文盲,直到花甲開始看著戲曲頻道學字。識字多了,她看了山東老鄉莫言的3本半小說:《天堂蒜薹之歌》、《檀香刑》、《蛙》,還有半本《紅高粱》??赐曛蠼缑氛f,這個我也能寫。

責任編輯:李宏宇 朱曉佳 實習生 蔡佳茵

姜淑梅一頭銀發,姿態端莊,但手是粗糙的、勞動人民的手。她講故事不渲染不批判,能抱怨、贊美、罵人的事情,她都只原原本本講出來。 (艾苓 供圖/圖)

姜淑梅大半輩子是個文盲,直到花甲開始看著戲曲頻道學字。

識字多了,她看了山東老鄉莫言的3本半小說:《天堂蒜薹之歌》、《檀香刑》、《蛙》,還有半本《紅高粱》??赐曛蠼缑氛f,這個我也能寫。

我很長時間沒回安達了。我在那兒住了四十多年,鄰居都知道我是文盲。聽說我要出書了,說老張家的一個大字不識,咋要出書了?

我沒東西我“上貨”去,不一定回屯子,好貨留著孬貨不要。坐火車也上貨。(上貨:聽別人講故事)

——姜淑梅

“娘乳名叫四妮,結婚后叫福春家里的,有孩子之后叫來順他娘,當家屬工時叫老張媳婦。結婚登記臨時起名叫姜淑梅,那是娘的名字在公共場合第一次使用,可能也是惟一一次。”多年前,黑龍江女作家艾苓(本名張愛玲)在一篇散文里這樣寫她的文盲母親。

艾苓沒想到,母親在76歲這年,會因寫書出了名。姜淑梅第一本紀實散文集《亂時候,窮時候》出版了。寫自己早年親歷和見聞,顧名思義,是饑荒、戰亂年代的事,也是今天讀書人大抵沒聽過沒見過的事。“拉鋸”寫八路軍和中央軍在故鄉百時屯的拉鋸戰,仗打完,死人都埋在北門,臭氣難聞,“第二年,埋死人的地方種了棉花,棉花長得好,長到一人多高,就是不結棉桃。”“點天燈”寫兩樁命案案發后犯人受的酷刑,“點天燈就是在犯人兩個肩上挖洞,放上粗燈捻子,倒上豆油點著,把人慢慢燒死。”

那些故事令人心驚、心酸、心里發堵,老人用簡樸的字句講出,不渲染不評判,事情說得活靈活現,態度超然,幾乎讓人覺得淡漠。“我娘不知道辛亥革命,不知道什么時候男人剪辮子,抗日、解放、大躍進、文革這些大背景她都不知道。但她對自己的遭遇和喜怒哀樂記得一清二楚。”艾苓說。

簽名售書、接受采訪、上電視、去電臺。在聚光燈下或人群簇擁中,姜淑梅一點不怯場。她一頭銀發,姿態端莊,但手是粗糙的、勞動人民的手。她在自己的書上簽名,可以看到她寫字沒有筆順,寫完是那個字,就行了。

孩子在尸坑上玩耍

姜淑梅1937年生于山東巨野縣,家里既是地主又是官戶人家。巨野縣分6個區,姜淑梅的父親姜清車是其中一個區的區長。日本侵占山東之后姜清車回鄉務農,后又到縣里當了秘書。

姜淑梅五六歲,娘把她送進百時屯小學,二哥是她的啟蒙老師。學校里就她一個女孩,男生多大年齡都有,結了婚的好幾個。課程只有兩門,算術和國語。姜淑梅至今還能背誦國語“書歌子”:第一課“天亮了”,第二課“弟弟妹妹快起來”,第三課“姊姊說,太陽升起來了”,第四課“弟弟唱,太陽紅,太陽亮,太陽出來明光光”……斷斷續續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李夏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