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高論(20140109)
香港歷史上也有過童工,但后來怎么消失了呢?根本的驅動力還是在于經濟發展與產業升級。
責任編輯:陳斌 實習生 柯祥虎 柴向南
N0.1 企業家犯罪與政商環境
◤財經網◤2014年1月6日◤鄧聿文
(原文摘編)《法人》雜志搞的《2013中國企業家犯罪(媒體樣本)研究報告》統計了媒體報道的357例案件,國企高管與民營企業家犯罪或涉嫌犯罪的案件分別為87件(24.4%)與270件(75.6%)。
該研究報告連續五年案例顯示,媒體曝光的企業家犯罪越來越集中在民營企業家身上,從最初的與國營企業家基本持平(2009年,35∶49),到目前數倍于后者(2013年,87∶270),顯示出這五年他們的日子并不好過。
對國企高管來說,受賄、貪污、挪用公款成為排名前三的國有企業家的主要罪名。而在民企涉案企業家中,引發犯罪的主要是融資、財務管理兩大領域,非法吸收公眾存款、集資詐騙、涉稅犯罪是重點罪名。前者顯示國企高管官商不分的特性,后者則凸顯了民企的融資困境。
中國的國企高管一般具有雙重身份,既有行政級別,又是董事長或總經理,有的還有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頭銜,從而使國企領導面對著和政府官員一樣的誘惑。
而對于民營企業家來說,在一個政府與市場邊界模糊、政府權力過大的市場中,民營企業要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小碧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