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間消失的事物廢除的詞匯
小人書 小人書學名連環畫。解放后,小人書的題材多半是土地改革、愛國增產、抗美援朝等。1980年代小人 書進入鼎盛期。十一屆三中全會后,不少外國名著和中國名著小人書也在市場熱銷。1990年代,小人書漸漸在書店里消失。今天,這個集體記憶的標本已成為民 間逐年升溫的緊俏收藏品。
露天電影院
很多年前,中國百姓最美好的光景,是伴隨著露天電影度過的——孩子們帶著自家小板凳,開演前幾小時就去搶地盤,有時候人太多,一部分人不得不去看銀幕的反面。1990年代中期,一些大城市還有少量露天電影院。進入21世紀,人們大多選擇在家里看影碟。
朝鮮和東歐電影
上世紀70年代,中國引進的“大片”以阿爾巴尼亞、羅馬尼亞、朝鮮、越南電影為主,以朝鮮電影的引進規模最為龐大。那時,看電影更多是工廠和學校組織的“憶苦思甜”的一個節目。當時有句順口溜:越南電影飛機大炮,朝鮮電影哭哭笑笑,阿爾巴尼亞電影莫名其妙,羅馬尼亞電影摟摟抱抱,中國電影,新聞簡報。
小人書
小人書學名連環畫。解放后,小人書的題材多半是土地改革、愛國增產、抗美援朝等。1980年代小人書進入鼎盛期。十一屆三中全會后,不少外國名著和中國名著小人書也在市場熱銷。1990年代,小人書漸漸在書店里消失。今天,這個集體記憶的標本已成為民間逐年升溫的緊俏收藏品。
公共澡堂
女作家大老黃這樣描繪她對公共澡堂的感受:我極為討厭那個地方。除了人多擁擠透不過氣外,更重要的是,面對這么多的裸體女人,我感到無所適從。在公共澡堂里,我感到所有的丑惡都聚集在了一起?,F在,不用擔心這個問題了,誰家浴室里沒有個蓮蓬頭啊。
四合院/老胡同
四合院是中國歷史最悠久,分布最廣泛的漢族民居典型,以正房、東西廂房圍繞中間庭院形成平面布局,院落寬綽疏朗,四面房屋各自獨立,又有游廊連接彼此,具有很強的私密性。1990年代后期開始,拜經濟發展之賜,北京許多年代久遠的四合院夷為平地。
蜂窩煤/煤爐 有了液化氣、煤氣之后,這兩個物件在城市中基本看不到了,不過,在北方農村,它們仍然是重要的日常用品。隨著油價高企,一些城市的低保戶也開始重新使用蜂窩煤。
右派帽子
1978年9月17日,黨中央批轉同意中組部、中宣部、統戰部、公安部、民政部《貫徹中央關于全部摘掉右派分子帽子決定的實施方案》。至11月,摘掉右派分子帽子的工作在全國各地全部完成。
知青
1968年,毛主席號召知識青年:“到農村去,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很快,全國掀起知識青年上山下鄉運動的熱潮。
1979年,國務院頒布了關于知青問題的“六條”精神,隨后,大量知青通過各種途徑返城。
紅寶書
被譽為“紅寶書”的《毛主席語錄》,曾經風靡全國、遍及世界,從1964年5月問世到1979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