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樓影院】《安德的游戲》:未來的主人翁
在這個不完美的、被利用的救世主背后,影片試圖表明,人類最純粹、敏銳的感知、理解、思考和應變能力是在少年成長時期,而過了這個時期,人類就要學習太多不那么光明的社會斗爭經驗了,這是人類成長的悲劇。
安德的游戲
《安德的游戲》是近年好萊塢商業科幻類型片中比較硬的,理解原著精髓,故事設定尤其嚴謹,敘事流暢有力??粗耙恢睋暮萌R塢近年改編經典科幻作品總是流于程式化太空歌劇和視覺奇觀,《侏羅紀公園》到《我,機器人》等科幻電影都過于遷就或者炫耀好萊塢團隊制造奇觀的能力,而失去了原著中嚴肅科幻精髓,但《安德的游戲》做到了兩者兼顧。
“安德系列”是風靡西方多年的系列科幻作品,最早的《安德的游戲》短篇于1977年面世,之后為作者奧森·斯科特·卡德奠定科幻江湖地位的《安德的游戲》長篇于1985年在北美出版,后來又陸續出版了11本,在世界科幻界享譽頗豐。但《安德的游戲》作為電影直到現今才面世,是生而逢時、極為應景的。
游戲影響未來一代
《安德的游戲》故事設定在不久的未來,可怕的外星蟲族入侵地球,人類在付出傷亡數千萬的代價下贏得勝利,為了抵抗蟲族的再次入侵,人類選拔十來歲的少年到一個外太空的游戲基地進行訓練,以游戲模擬蟲族進攻來培養少年們的戰術和戰略,作為抵抗蟲族再次入侵的最大賭注。
“少年游戲天才拯救地球”曾幾何時太像一個兒童故事的設定——僅僅滿足少年夢想的英雄情懷。我沒有查到當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時候《安德的游戲》面世后的西方國家的社會反響和業內評價,但在全球電子和網絡科技空前發達的今天,這種構思或許不是鬧著玩的了。電子科技發展起來以后的游戲,早期的街機游戲,到單機游戲、網絡游戲,一度是成年人眼中令青少年玩物喪志的洪水猛獸,這種情況隨著新世紀以來各種電子競技作為正式比賽開展將有所改觀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瓦特 實習生 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