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樓影院】2013年大陸青春片回眸:當青春成為大眾消費品

2013年,青春以或泛黃或光鮮的色彩占據大銀幕。龐大的票房數字說明了多少人被裹挾進影片所營造的青春幻境中。但是,影片中的青春果真具有代表性嗎?電影中的青春,不再是此時此地此人的獨特青春,而成為可以跨地域跨人群的大眾消費品。而真正的青春,或許只屬于個人感懷。

 

《青春派》劇照。(豆瓣/圖)

2010年,43分鐘的網絡電影《老男孩》以病毒般的傳播速度席卷網絡,引發80后們的集體懷舊。一年后的臺灣電影《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青春愛情的主題搭配上個人懷舊風格,再次讓觀眾陷入感懷青春的渦流中。此后,青春繼續發酵,以或泛黃或光鮮的色彩占據大銀幕。在這場青春的T臺秀上,《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以下簡稱《致青春》)、《中國合伙人》、《小時代1》、《小時代2:青木時代》、《青春派》等影片在2013年相繼登場,并各自取得驚人的票房成績,使青春片成為不得不說的重要電影現象。

對于大陸電影創作而言,青春片并不是陌生的概念,80年代初第四代集體爆發,便在青春題材上展開了有益的探索,彼時誕生的《沙鷗》(1981)、《青春萬歲》(1983年)、《女大學生宿舍》(1983年)、《青春祭》(1985)、《難忘的中學時光》(1986)、《失蹤的女中學生》(1986年)等一批青春題材影片,或傷感惆悵或激情昂揚,反復演繹著大時代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瓦特 實習生 玲玲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