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建筑向何處去?訪中國工程院院士程泰寧
現在不少建筑師受商業化影響,為了生存,只能在商業大潮中隨大流,不去想也不愿說。整個社會,價值觀是混亂的,話語權也不在建筑師手里。
責任編輯:何海寧 助理編輯 袁端端 實習生 彭揚剛
程泰寧
現在不少建筑師受商業化影響,為了生存,只能在商業大潮中隨大流,不去想也不愿說。整個社會,價值觀是混亂的,話語權也不在建筑師手里。
投身五十多年,主持重要項目六十余項,程泰寧曾把建筑稱作自己“一生的邀請”。
現在,這位78歲的中國工程院院士,正邀請自己加入一場攸關中國建筑未來的長考中。
當下的中國正在快速城鎮化,它帶來了每年27億平方米——將近世界一半的建筑規模。但程泰寧感到焦心似焚。作為此次國際高端論壇執行主席,他幾乎是一手推動了這次中國建筑學史上近年來規模最大的精英聚會。“我們試圖往這個方面走,把問題是什么講清楚,該怎么做,也盡我們的可能把這個講清楚。”
南方周末:你主持“中國當代建筑現狀與未來”課題,覺得中國目前建筑界最大的問題是什么?
程泰寧:價值判斷失衡,跨文化對話失語,體制和制度建設失范,這是當前制約我們最重要的問題,非常緊迫。
當下中國,“千城一面”和建筑文化特色缺失已受到國內外普遍質疑。著名作家龍應臺幾次著文批判“千城一面”;日本著名建筑師安藤忠雄也說過類似的話,雖然我并不欣賞這種口氣。他說,中國&ldq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李夏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