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日漫長談判破裂 達能恒天然對簿公堂 沒有贏家的官司

巴黎當地時間2014年1月8日,達能集團突然宣布,已結束與恒天然所有合作關系,并在新西蘭高等法院啟動訴訟以及在新加坡啟動仲裁程序,要求恒天然賠償其在“肉毒桿菌烏龍事件”中的損失。對達能、恒天然來說,啟動法律程序并非最佳解決方案,未來的連鎖反應將給這兩家跨國食品、乳業巨頭帶來深遠影響。

責任編輯:曹海東 助理編輯 袁端端

達能、恒天然通過法律途徑,或許能決出贏家,但長遠來看,二者都非贏家。 (何籽/圖)

對于達能、恒天然來說,啟動法律程序并不是最佳解決方案,未來的連鎖反應將給這兩家跨國食品、乳業巨頭帶來深遠影響。

新年乳業第一訴

在新西蘭當了24年的奶農,威利·萊菲林克(Willy Leferink)一直對自己的生活非常滿意。五年前,他的車庫里就已經有一艘游艇和一輛奔馳汽車了,現在同時擁有五家牧場和幾千頭奶牛。但新年才剛剛開始,他的日子就不那么好過了。

“對任何企業來說,就怕遇到‘驚喜’(surprise),而食品安全引起的恐慌則是最避之不及的一種。”威利不僅是恒天然公司10500名奶農中的一員,也是新西蘭奶農聯合會的主席。他所說的“驚喜”,指的是達能對恒天然發起的訴訟。“我們從沒想過這件事會鬧上法庭。”

巴黎當地時間2014年1月8日,跨國食品企業達能集團突然宣布,已經結束與新西蘭乳業巨頭恒天然所有合作關系,并在新西蘭高等法院啟動訴訟以及在新加坡啟動仲裁程序,要求恒天然賠償其在“肉毒桿菌烏龍事件”中的損失。據新西蘭林肯大學農業管理系教授基思·伍德福德(Keith Woodford)推算,如果達能贏得訴訟,包括威利在內的所有恒天然持股人將每人損失三萬五千美元。

時間拉回至2013年8月2日,新西蘭初級產業部宣布,新西蘭乳制品巨頭恒天然旗下工廠生產的約28噸濃縮乳清蛋白粉被檢測出含有肉毒桿菌毒素,這些乳清蛋白粉作為原料生產嬰幼兒配方奶粉、飲料等產品,最終導致亞洲各地召回了數十萬罐嬰幼兒配方奶粉,八家企業受牽連。26天后,檢測結果證實在恒天然生產的原料中不含肉毒桿菌(具體參見南方周末2013年8月15日《起底恒天然》、2013年9月6日《奶霸擺烏龍,苦主難索賠》)。

由于嬰兒奶粉原料嚴重依賴恒天然,達能成為了“烏龍事件”受影響最重的一家。在這之前,憑借多美滋、可瑞康和諾優能等品牌的優異表現,達能在快速增長且利潤豐厚的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劉之耘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