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開閘亂象 新股發行,老股“搶錢”
暫停超過一年的新股發行在2014年初登場,成為資本市場一大盛事。在IPO新政下,高發行價、高市盈率等頑疾并未得到有效解決,反而產生老股套現狂潮、券商配售利益輸送等新問題。這場被寄予市場化厚望的新股改革,在2000點大關前命懸一線。
責任編輯:舒眉 助理編輯 溫翠玲
奧賽康大股東將一次性拿走31.8億元,老股套現竟然超過新股募資近4倍。這幕荒誕劇引發了軒然大波。
在改革后的新股發行體制下,高發行價、高市盈率等頑疾并未得到有效解決,反而產生老股套現狂潮,資本市場改革依然任重道遠。
“這簡直是搶錢。”深圳投資者陳興東嘟囔著。2014年1月9日,當得知奧賽康公司以72.99元高價發行新股時,陳興東和一群躍躍欲試申購新股的股民頓時一片嘩然。
暫停超過一年的新股發行在2014年初登場,成為資本市場一大盛事。奧賽康是IPO開閘后第二批獲得證監會批文的擬上市公司,在路演中備受機構投資者青睞。
但令投資者不滿的是,奧賽康新股發行“老股搶了新股的風頭”——大股東轉讓4360萬老股,新股僅有1186萬股;這意味著,大股東將一次性拿走31.8億元,老股套現竟然超過新股募資近4倍(上市公司可募集資金8.6億元)。奧賽康上市公告剛一刊出,各大股票論壇就炸開了鍋,有激動的股民稱之為“A股有史以來最荒唐的發行”。
在外界壓力下,奧賽康目前已暫緩新股發行,但其老股套現并非個案。截至2014年1月14日,共有51家公司披露了新股發行公告,明確不轉讓老股的僅有4家,大多數公司陸續推出了老股轉讓方案。
“老股唱主角、新股變配角”成新股重啟后的一出荒誕劇。
在IPO新規中,為了讓發行更加市場化,證監會賦予了主承銷商和發行人更大的決定權,規定新股發行可轉賣老股,這也有控制高發行價之意。但此舉帶來了新的漏洞,南方周末記者統計發現,在已經披露信息的新股中,老股套現比例高達八成,這讓市場難以接受。例如,炬華科技老股東套現的兇狠程度不遜于奧賽康,新股募集的用于公司發展的資金僅2.08億元,老股套現高達8.60億元,遠遠超過募資所得。此外,全通教育、我武生物、安控股份和楚天科技等四家IPO公司的老股轉讓比例也超過新股。
奧賽康事件只是新股亂象的一個縮影。在IPO新政下,高發行價、高市盈率等頑疾并未得到有效解決,反而產生老股套現狂潮、券商配售利益輸送等新問題。
截至2014年1月13日,上證指數一度跌至2000.40點,低迷的股市也反映出大多數市場參與者對IPO新規“用腳投票”。這場被寄予市場化厚望的新股改革,在2000點大關前命懸一線。
新股“三高”依舊
在利益誘惑下,券商和發行人會濫用新股定價和配售中的自主權。
“新股改革對于‘三高’的限制完全沒有實現。”瑞銀中國研究副主管兼首席策略分析師陳李在2014年1月13日的大中華研討會上公開說。“三高”指新股發行存在高發行價、高市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劉之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