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國高銀2013南方周末文化原創榜】“簡單的黑和白會把人引向弱智狀態” 專訪韓少功
《日夜書》將知青題材推向極致,寫出了“知青”這一歷史現象的現實性,狀寫出如蟻人生的卑微現實。作者自覺攜帶和體悟“知青身份”,以繁華退盡的秋日般的樸素之筆,留下目前最為飽滿卻濾去“文化”色彩的青春記錄。
責任編輯:劉小磊 實習生 蔡佳茵
年度圖書(虛構)《日夜書》
年度圖書(虛構)
《日夜書》
致敬辭:
韓少功的《日夜書》難得地顯現了文學的精致和從容:不刻意從現實中生造出不現實乃至反現實以求深刻;沒有走火入魔般地追慕神奇險絕的敘述效果;也沒有繁復的濫情和貧舌;將創作的智慧化為清冽的深流,以沉靜、自然的素質,體現了文學潔身自愛的能力?!度找箷穼⒅囝}材推向極致,寫出了“知青”這一歷史現象的現實性,狀寫出如蟻人生的卑微現實。作者自覺攜帶和體悟“知青身份”,以繁華退盡的秋日般的樸素之筆,留下目前最為飽滿卻濾去“文化”色彩的青春記錄。
感言:
對于文學來說,最權威的裁判是時間,最重要的榮譽是口碑。迎合的姿態,嘩眾的伎倆,富麗堂皇的空洞,故作深奧的堆砌……也許有一時之效,但往往過不了三五年的沉淀期,更不用說三十年了?;剡^頭看,多少繁華何處是,曾經風云赫赫的獲獎或流行之作,眼下能讓讀者繼續留在案頭或枕邊的,還有哪幾本?一個作家,想象自己面對著三十年后那些陌生的目光,那些市場條件和文化語境大加改變后依然存在的廣大讀者,是不是會多幾分下筆的戒慎?
在這意義上,年度評獎都稍嫌早了一點,相當于現場初驗和簡易結案。文學本就是一些偶然事件,年度評獎更是諸多偶然性交集的結果?!度找箷纺塬@得讀者和評委們的加持,自然是我的榮幸,但這份殊榮以及獎杯所聚集的巨大熱情,顯然并不僅僅指向我一個,而是遍及過去這一年里眾多為文學付出過心血、誠實、智慧、孤獨的寫作人,是通向未來三十年甚至更久遠時光里精神傳薪之旅。因此,與其說這是一個結論,不如說更像是一種期待,在一個浮躁和分裂的閱讀時代尋找路標。
致敬詞中“文學的潔身自好”一語讓我感動。我猜測這一措辭出自何人之手,出自怎樣的閱歷和見識,思考和喟嘆。我懂得這一句話的分量。相信我的很多同行也都能懂。這個時代的文學當然需要技巧、觀念、知識、創意、靈感、天馬行空、與時俱變、無法無天……但也許更需要一顆誠實的心,所謂“修辭立其誠”,讓作家們更多一點自尊和自潔。讀者是顧客嗎?當然是,但這是一批特殊的顧客,更像是作家們的親友,需要在今后一個又一個夜深人靜之時,聽你說出刻骨銘心的往事,聽你說出永不后悔說出的每一句。這些特殊顧客組成了一種無窮無盡的廣遠和恒久。
——韓少功
韓少功從開獎嘉賓李敬澤(左)和致敬嘉賓蔣子龍(右)手中,接受了南方周末文化原創榜虛構類圖書的年度致敬,盡管他個人認為以年為單位來論定一部作品為時嫌早。
2014年1月11日下午,在天津高銀馬球會館,韓少功以表現知青題材的長篇小說《日夜書》因“難得地顯現了文學的精致和從容”,而接受了南方周末2013年度文化原創榜虛構類圖書的致敬,盡管他個人認為以年為單位來論定一部作品為時嫌早。
1968年,韓少功作為一個城市里的16歲不識愁滋味的少年“哭鬧著”要求跟同學一起下鄉,三天后即后悔;因為能寫東西,1974年他被調到了縣城文化館。26年之后,因寫作成名的韓少功,又一次主動地回到當年他插隊的湖南省汨羅縣(現在改成市了)居住,不同鄉,但離得很近。離開知青生活40年后,韓少功寫出了“悲欣交集”的《日夜書》,佐證了他和一代人終生的“知青身份”。
格非最早曾建議這部書叫“幽明錄”,韓少功覺得太文,干脆直白地叫“日夜書”。“不是黑白分明,日和夜也是一種非常難分難解的糾結的狀態,就像陰陽八卦,有些事情當時你這樣看,40年后你那樣看,看出一些不同的東西,這之間有一種張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小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