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了邵逸夫
先生撐起的是教育的面子,充實的是教育的里子,傳遞的是教育的信心。斯人已逝,但我想自會有后生晚學起而效先生之所為。
責任編輯:史哲 戴志勇 蔡軍劍
回應“‘生意人’邵逸夫的生存之道”
邵逸夫先生是我年少時最早知道的香港大亨,因為我曾坐在以他命名的教學樓里苦讀。陪伴我七年時光的山東師大附中和廈門大學,只是逸夫樓全國分布圖上數千計小紅點中的兩個。先生以一己物質上的先富帶動了一眾精神上的后富,其不間斷的積善成德也成了一種典范?;蛟S建筑壽命終有斑駁之時,但先生前應古人,讓杜甫“安得廣廈庇寒士”的理想變為現實;后繼有人,讓借學留名的集體記憶變為捐款興學的成功信仰。先生撐起的是教育的面子,充實的是教育的里子,傳遞的是教育的信心。斯人已逝,但我想自會有后生晚學起而效先生之所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