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電回暖,僵局待破 ——2013年風電產業回顧

2013年,中國風電以一份暖意洋洋的成績單宣告了與2012年低谷的告別。這一年,新政頻發,劍指棄風限電、并網難的風電頑疾。海上風電的重啟,也被視作是拉整個風電行業走出困境的有力韁繩。

風力發電

盡管市場曾經普遍認為中國風電行業的增長已經異常艱難,2013年,中國風電行業卻仍交出了一份回暖的成績單。

這一年,中國風電新增裝機容量、招標價格、利用小時數等指標均較2012年有所提升,業界認為,中國風電行業已經徹底走出2012年的低谷。只是,風電企業利潤仍未跟上復蘇步伐。

同時,一系列鼓勵能源產業發展的政策發布,困擾風電行業最大瓶頸的“并網難”問題現化解跡象。

2013年中國風電建設復蘇,企業虧損依舊。據中國風能協會初步統計,2013年中國風電新增裝機容量1610萬千瓦,較2012年的1296萬千瓦大幅提高24%,中國風電累計裝機已突破9000萬千瓦,繼續領先核電占據第三大電源的位置。風電招標價格較2012年提高近15%,利用小時提高100小時以上。

從整機制造商來看,2013年新增裝機容量排名前十的分別是:金風科技360萬千瓦,聯合動力148.7萬千瓦,明陽風電126.9萬千瓦,遠景125萬千瓦,湘電113.2萬千瓦,上海電氣101.4萬千瓦,華銳風電89.6萬千瓦,海裝78.7萬千瓦,東氣68萬千瓦,運達54萬千瓦。

國網范圍內,風電裝機容量達到7037萬千瓦,同比上升24%;發電量1290億千瓦時,同比增長33%;平均利用小時數2046,比2012年增加143小時。

輿論認為,這一系列數據讓在“數九寒冬”苦挨已久的中國風電產業感受到了暖暖的“幸福”。

在延續了上一年低迷情況下,半數左右的風電類上市公司在半年報或三季報中,透露出告別過去持續業績大幅下滑態勢,三季度凈利潤同比增幅由負轉正。業界認為,中國風電行業已經從2012年的低谷中徹底走出來了,2014年復蘇勢頭仍將強勁延續。

然而,風電開發商及制造商的利潤仍不樂觀,多數企業虧損,盈利微薄。華銳風電2013年仍會延續虧損,其前三季度虧損已達7億元左右。湘電股份在2013年中期扭虧為盈,但前三季度利潤僅有1600余萬元。整機制造龍頭金風科技2013年凈利潤4億元,但風電制造板塊的資產凈利潤率僅略高于1%。

這一年,新政頻發,劍指風電頑疾。2013年2月16日,國家能源局印發《關于做好2013年風電并網和消納相關工作的通知》,要求地方能源管理部門、風電開發企業及電網公司等機構要更加高度重視風電的消納和利用,把提高風電利用率作為做好能源工作的重要標準,認真分析風電限電的原因,盡快消除棄風限電;加強資源豐富區域的消納方案研究,保障風電裝機持續穩定增長;加強風電配套電網建設,做好風電并網服務工作。2012年,全國棄用風電超過200億千瓦時。

8月發布的《關于做好近期市場監管工作的通知》亦明確規定,加強可再生能源發電的并網消納監管,對于棄風、棄光問題比較突出的地區,派出機構可開展約談約訪,要求電網企業采取有效舉措,在更大范圍內優化協調電量平衡方案,提升消納風電、光伏發電的能力。

《促進風電產業健康發展若干意見》亦已上報國務院,其對風電的扶持力度堪比光伏,將涉及技術、管理、政策、體制等各個方面,具體政策已在制定中,其中就包括可再生能源配額管理辦法,并力爭在2至3年內基本解決棄風限電問題。

此外,2013年年中,國務院下達《關于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審批項目等事項的決定》。其中,企業投資風電站項目(總裝機容量5萬千瓦及以上項目)核準權限由國家發展改革委下放到地方政府投資主管部門。咨詢機構認為,在項目審批權下放的推動下,風電站的建設或將引領新能源行業的新動向。

而海上風電重啟,被認為或將推動行業走出困境。2013年初,國家能源局召開海上風電發展座談會,海上風電發展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2013年8月,停滯了三年的海上風電正式重啟,國家一期海上風電特許權四個項目中三個獲得開工“路條”,分別是:大唐新能源濱海30萬千瓦項目、龍源電力大豐20萬千瓦項目、魯能東臺20萬千瓦項目。目前全國已有17個海上風電項目規劃先后獲得國家能源局批準,項目規范總裝機容量為395萬千瓦。

輿論認為,這將意味著,業績低迷近兩年的金風科技、華銳風電、上海電氣、湘電股份有望迎來“第二春”,這四家A股公司具備海上風機的研發和生產能力。

業內人士指出,豐富的海上風電資源、不斷降低的海上風電發電成本以及成熟的產業鏈都為我國海上風電的大發展提供了源動力,海上風電項目或將成為推動行業走出困境的突破口。

2014年,支持海上風電亦被國家能源局列入重點工作安排,沿海各省都要確定幾個項目,并實行事后電價??萍疾恳鄬⒅С趾I巷L電研發列入重大技術的資金支持范圍。

這一年,首批風電供暖試點企業進入成熟運營期。2013年3月,國家能源局發布了《關于做好風電供暖工作的通知》,提出將在北方具備條件的地區推廣應用風電清潔供暖技術,以提高北方風能資源豐富地區消納風電能力。

此前,受棄風問題困擾多年的北方地區風電企業,就已經開始風電在供暖方面的嘗試,并成功贏得國家能源局的支持,成為我國第一批開展風電供暖示范企業,積累了大量有益的實踐經驗。2013年4月,吉林白城被列為全國首例風電本地消納綜合示范區。

國家能源局官員表示,風電供暖是風電消納的突破口,吉林和內蒙古的試點說明風電供暖在技術上不存在難以解決的問題,關鍵是理順電力體制。

頑疾并不亦被根治。

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史立山表示,盡管2013年棄風限電150億千瓦時,比前一年減少了50億千瓦時,但棄風率仍高達10%以上。有些地區限電比例高達50%,以火力熱電聯產密集的東北地區最為嚴重。棄風的主要原因仍然是風電與冬季供暖的矛盾。

國家能源局官員預計,解決棄風限電問題仍需2-3年時間。

此外,補貼拖欠懸而未決。分析人士指出,致使風電開發商資金鏈緊繃的直接因素是補貼拖欠,國家欠風電開發商錢、開發商欠整機商錢、整機商欠零部件商錢,大約200億的補貼懸而未決。

中國風能協會人士稱,國務院會議已明確指示清償欠款,但目前的情形是,新賬可以到位,歷史欠賬繼續,這將影響風電產業的國際競爭力。

而風電設備產能過剩依舊嚴重,有專家表示,目前中國風電產業最大的問題還是風電設備的產能過剩。橫向比較太陽能光伏行業,淘汰和整合已經開始,但風電設備尚未見淘汰整合的案例。

《中國風電發展報告2012》曾顯示,2011年中國主要風電設備制造行業產能就已達到30GW以上,但2011年國內新增風機裝機容量僅為18GW,這導致國產設備40%以上的產能處于閑置狀態。有專家據此預測,2013年的行業回暖,仍不能太過樂觀。

此外,有關部門已開始在考慮下調風電上網電價,這或將降低開發商的盈利水平,從而給下游的整機制造和零配件產業鏈帶來一定負面影響。

風電設備質量亦仍待提升。目前,隨著風電裝機容量的快速增加,由于風電設備質量問題引發的事故也在增加。所以確保風電設備質量是風電產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

目前,產業內“優勝劣汰”正在形成,一批質量低劣的廠家逐步出局,風電企業從過去的80多家已經減少到如今的30家左右,無論是整機廠還是零部件供應商都面臨著整合。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