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重啟時代的中國核電:一半海水,一半火焰 ——2013年中國核電產業回顧

核電重啟之后,沿海核電欣喜若狂——審批及建設提速,內陸核電依舊愁云慘淡——重啟無望。與出海加速、大型央企跑馬圈地一起,中國核電在2013年進入冰火兩重天。

核電

自2012年底中國核電謹慎重啟之后,2013年,中國核電建設提速。然而,提速只是針對沿海核電項目,內陸核電重啟呼聲高漲,但2013年仍未見實質性破冰。

2013年,隨著核電標桿電價的實施,核電市場化啟幕。這一年,核電出海步伐加快,核電“走出去”上升為國家戰略?!洞髿馕廴痉乐涡袆佑媱潯返陌l布,確立了2017年中國運行核電機組裝機容量達到5000萬千瓦的目標,核電再獲各界青睞。

2013年,盡管政策層面對核電仍采取保守態度,但難擋核電企業的發展熱情。中核等四大核企紛紛加快上市步伐以解決資金鏈難題,大唐、華能等傳統能源企業則紛紛劃定勢力范圍,提前鎖定核電選址資源,華潤、三峽集團等企業曲線參與核電產業。

第一個好消息來自核電司的設立。2013年年中,國家能源局、電監會重新組建的新國家能源局“三定”方案正式發布。原國家能源局電力司下屬的核電辦公室升級為核電司。業界認為,此前,核電在國家層面的規劃、管理不是很足,而且企業之間技術各不相同,建立核電司可起到統一規劃、技術的作用,也有利于核電的長遠發展,亦說明政府還比較重視核電發展。

2013年9月,國務院發布《大氣污染行動防治計劃》,強調加快清潔能源替代利用,計劃到2017年,中國運行核電機組裝機容量達到5000萬千瓦,這是繼2012年底國家調整核電中長期發展目標之后,首次公布的具體數字??紤]到中國目前在運、在建核電機組總裝機容量不到4600萬千瓦,而核電建設周期較長,業界認為,如果不加快審批,減排目標尚有400萬千瓦裝機的缺口。核電由于自身所具備的可以克服地域、氣候等障礙,并能高質量、穩定地提供基本負荷等特點,在能源結構調整中被寄予厚望。

2013年3月5日,國家發改委提交的201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報告稱,2013年預計新增核電裝機容量324萬千瓦。這意味著,中國的核電裝機容量在2013年將有20%的增長。

政策利好之下,沿海核電提速。2012年10月,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并通過《核安全與放射性污染防治“十二五”規劃及2020年遠景目標》、《核電安全規劃(2011—2020年)》和調整后的《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2011—2020年)》等三個規劃,我國核電穩妥恢復正常建設。福清4號、陽江4號、山東石島灣高溫氣冷堆核電站示范工程、田灣核電二期工程1號機組等4臺機組已先后開工建設。其中,田灣核電二期1號機組成為日本福島核事故后,國務院審議核準的第一個新建核電項目。目前,我國在建核電機組共29臺,裝機容量達3166萬千瓦,在建規模繼續保持世界第一。

2013年2月17日,東北地區首個核電廠——遼寧紅沿河核電站1號機組并網發電,這標志著該機組正式進入并網調試階段,具備發電能力。2013年6月6日,在完成各項技術指標測試之后,正式投入商業運營。其一期2號機組亦于是年底正式并網發電。2013年4月,寧德核電站一期1號機組正式投入商運。目前,中國商運核電機組17臺,裝機容量1474萬千瓦。

2013年底,陽江核電站6號機組開建,至此,陽江核電項目6臺機組已全部開工建設,其1號機組計劃于2014年上半年商運。至此,中廣核在建核電機組數量16臺,在建核電總裝機容量1878萬千瓦。 此外,臺山核電、廣西防城港核電等各在建項目均已進入調試和設備安裝高峰期。

然而,對于內陸核電而言,重啟依舊無望。2013年底,國家核安全局給中廣核的一則復函表示,“同意中廣核將咸寧核電站主設備鍛件及零部件轉移至陸豐核電站的申請。”業界認為,這一舉動無疑傳遞出“內陸核電短期重啟無望”信號。

此前的2012年底,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的《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規定,“十二五”時期只在沿海安排少數經過充分論證的核電項目廠址,不安排內陸核電項目的部署。這讓江西彭澤、湖北咸寧和湖南桃花江三大內陸核電頓時夢斷。三大內陸核電站合計投資額超過2000億元,而前期投資額則已超過100億元,損失慘重。

2013年,關于重啟內陸核電的呼聲頗高。早在2013年兩會期間,湖南代表團以湖南全體代表名義提交“一號建議”,建議國家盡快重啟內陸核電建設。是年內,包括原國家能源局局長張國寶等在內的多位官員、專家都曾在各個場合表達了重啟內陸核電的期待,但輿論普遍認為,國家核安全局同意中廣核將咸寧核電站主設備鍛件及零部件轉移至陸豐核電站的申請,給內陸核電重啟打上了大大的問號。

內陸核電重啟未見破冰,但中國核電出海步伐在這一年加快。2013年10月,國家能源局公布《服務核電企業科學發展協調工作機制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首次提出核電“走出去”戰略:對核電企業“走出去”給予方向性指引,并推動將核電“走出去”作為我國與潛在核電輸入國雙邊政治、經濟交往的重要議題。這為核電企業“走出去”提供了政策上的保障,核電出海上升為國家戰略。

2013年10月17日,中廣核集團投資建設英國核電項目戰略協議簽署,11月25日又將羅馬尼亞項目合同收入囊中。業界認為,中國核電的國際化步伐持續加速,趨向成熟,表現在中法核能合作30年期間,一方面,是中法兩國核能戰略步步向縱深挺進已成局面;另一方面,海外版圖陸續增加的已成為事實,不容置疑。

這一年,核電終于迎來了標桿電價時代。2013年6月15日,國家發改委下發通知,將現行核電上網電價由個別定價改為對新建核電機組實施統一標桿上網電價政策。繼風電、光伏等可再生能源上網標桿電價出臺之后,新建核電機組實行標桿上網電價政策終獲落實,全國核電標桿電價最終核定為每千瓦時0.43元,這個數字比此前陸續批準的行業平均上網電價增加0.02~0.04元每度。至此,核電“一廠一價”,電廠“跑價格”的歷史宣告結束,核電定價機制也從計劃經濟走向了市場經濟。

業界據此測算,自2013年起三年內陸續建成的2900萬千瓦新核電站的平均運營收入有望能增加50至100億元。這一新增收入很可能對目前在建和計劃新建近千億元的核電投資項目進程形成重要刺激,核電建設的步伐和節奏有望提升,上游產業鏈也有望因此得到更多訂單。

此前,核電的投資方通常是中核、中廣核等老牌企業或者華能、大唐等能源企業,而2013年,包括三峽集團和華潤集團在內的企業也開始在核電領域嶄露頭角。核電成為了各大巨頭跑馬圈地的戰場。

2013年,華潤集團與中國核電技術公司簽訂合作意向協議,今后作為業主單位,華潤將與國核技共同建設核電站,長江三峽集團也與國核技簽訂了合作意向協議。業內人士認為,新央企的集中介入,將進一步增加核電市場的變數和競爭。

大唐、華能、中電投等能源企業,已經積極展開下一步的選址工作,劃定自己的勢力范圍。據媒體報道,華能在江西和黑龍江、中電投和華電在河南、大唐在黑龍江、國電在廣西都已經完成了選址工作。

分析人士認為,大央企熱衷核電項目,除了看好核電在未來能源格局中的地位外,更看重的無疑是大型核電項目建設中的萬億市場份額。數據顯示,“十二五”接下來的3年中,核電建設約4000億元的投資有望落實,其中近2000億元的設備采購量將釋放;如果2020年核電裝機容量新增6000萬千瓦,則直接帶動投資將達 1.2萬億元。

核電重啟之后,基調仍以安全為主,在準入門檻上,國務院要求“新建核電機組必須符合三代安全標準”,“按照全球最高安全要求新建核電項目。”

除此之外,業界指出,我國核電發展,既要安全又要充滿活力,努力做到安全高效。仍需解決以下問題:第一,處理好核電的安全性與經濟性的關系,不斷提高核電在安全、環保、經濟等方面的綜合優勢。第二,安全高效發展要體現在能盡快建立起我國具有較強創新能力的核電科技研發體系,推動我國核電科技研發能力和技術水平盡快跨入世界先進行列。第三,必須做到標準化、規范化、法制化發展。第四,處理好自主創新與國際合作的關系,提高核電發展的自主化水平和競爭能力。第五,提高核電發展的協調性,做到可持續發展。 此外,新形勢下核電的發展,要讓政府有信心,讓百姓放心。因此,當前要進一步完善我國的核安全法規體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監管預防體系。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