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影視角】《菲利普斯船長》:主旋律變奏
《菲利普斯船長》跳不出主旋律的框框,——美國貨船、索馬里海盜、美國海軍——一場海軍大戰海盜的好戲是不可避免的。也無法避免英雄主義時不時出來冒個泡。但它同時也具有一些主旋律的變奏元素,讓這個故事少了些愣頭青的英雄情結,多了點“人”的味道。
《菲利普船長》劇照。(圖片來源:豆瓣)
《菲利普斯船長》本身很難擺脫主旋律的影子——美國貨船、索馬里海盜、美國海軍——一場海軍大戰海盜的好戲是不可避免的。再仔細一看,全民偶像湯姆·漢克斯飾演的不是海軍軍官,而是“自愿”被劫持為人質的貨船船長。琢磨一下,影片大概不會有鏟除這顆巨星為其他小星星讓道的勇氣。關注一位好船長——那不就是個人英雄主義嗎?的確,《菲利普斯船長》跳不出主旋律的框框,也無法避免英雄主義時不時出來冒個泡。但它同時也具有一些主旋律的變奏元素,讓這個故事少了些愣頭青的英雄情結,多了點“人”的味道。
變奏一:苦難言,訴之情
或許《菲利普斯船長》的一個特點就是,我們很難在影片中找到絕對的對錯對立,而這種模糊性大部分是通過對海盜的性格刻畫來完成的。這群海盜并非個個驍勇善戰、足智多謀,比如有一船的笨賊相信了菲利普斯船長的障眼法,以為海軍馬上就會來支援貨船,所以還沒靠近目標就打道回府了。剩下的四名海盜也并非個個都是殺紅了眼的惡魔:他們當中當然有恨不得馬上突突了你的愣頭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瓦特 實習生 玲玲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