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及時發聲,只有改革” 各大軍兵種也有了新聞發言人

2013年的“中日島爭”、日趨動蕩的東海局勢,催生了軍隊大單位新聞發言人的確立,“是重大事件催生了制度的不斷完善”。據軍方內部人士披露,大單位發言人的每次對外發布都得向上級報批、走程序,由總政宣傳部審核。因此,不論是哪個層級發布新聞,審批關口必然是統一的。

責任編輯:姚憶江 實習生 宋宇航

2013年8月29日,北京,國防部新聞事務局副局長、國防部新聞發言人楊宇軍上校答記者問。以前面對涉軍輿情,中國軍方給外界留下的印象,多是被動應對,經常出現“不見答復”或“沒有下文”等狀況。 (CFP/圖)

2013年的“中日島爭”、日趨動蕩的東海局勢,催生了軍隊大單位新聞發言人的確立,“是重大事件催生了制度的不斷完善”。

在2013年的最后一天,已過晚上9時,海軍新聞發言人梁陽向媒體發布,海軍第16批護航編隊的導彈護衛艦鹽城艦,已于北京時間當日21時從沙特起航,赴地中海集結,執行敘利亞化學武器護艦任務。

2013年11月20日,中國軍方宣布,分別在海軍、空軍等7個大單位設立8名軍事新聞發言人。任命消息公布當天,梁陽就頭一個亮相。自2008年中國軍事新聞發言人制度確立以來,這名有著25年軍齡的老水兵,是第一個軍事干部出身的發言人。出任這份梁陽稱之為“另一個戰場”的兼職之前,他剛由東海艦隊某驅逐艦支隊艦長升任海軍司令部作戰部副部長。

“面對新媒體時代的挑戰,軍事新聞發布制度也要順應傳播環境的變革。”曾任全軍輿論戰研究中心成員的傳播學者戴俊潭對南方周末表示。中國軍方新聞發布的快速反應能力,在新舉措施行當天,就得到了印證。

一位著名傳媒專家同時指出,“要想及時發聲,只有革除‘外電不攻擊不說、網媒不炒作不說、公眾不質疑不說、上級不要求不說’的習慣性思維,樹立打“主動仗”的觀念。

“解放軍定義新聞的能力在進步。”

作為第二個亮相的大單位新聞發言人,空軍新聞發言人申進科在媒體發聲次數最多且受到國際輿論關注。與梁陽選擇中國海軍網作為首發媒體不同,申進科履職后首次發聲,選擇的媒體是新華社和國防部網站。2013年11月23日,就中國劃設東海防空識別區,申進科和國防部新聞發言人楊宇軍分別對外發布相關新聞。

南京政治學院軍事新聞傳播系余琦教授注意到,申進科就中國劃設東海防空識別區一事進行的第二次新聞發布,對外媒的一些不實報道和惡意炒作進行了反擊,也回應了國內網民提出的一些疑問,讓民眾看到了解放軍捍衛國家主權的能力。

但這樣做就足夠了嗎?

解放軍南京政治學院劉軼副教授在軍事新聞發布效果評估課題研究中認為,軍事新聞發布的檢驗標準在于:你要傳遞的核心信息被境內外媒體采納了多少?傳播出去的信息反饋是正向的,還是負向的?余琦認為,與國防部發言人相比,大單位發言人“更接近現場、更接近事實”,就得第一時間“講事實,而不是只空談政策”。

“對新聞的不同定義,就是對話語權的爭奪”。余琦說。2001年發聲“中美撞機”事件后,中方將此事件定義為“美國軍機在我們家門口撞毀我戰機”,而美方將事件原委作模糊處理,定義為“兩機相撞”。美方在發布時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小碧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