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度文化清單】2013:一個人的長篇小說印象
如果把一部長篇小說比喻成一個敲擊時代的鍵,時代這具管風琴在過去的365日發出了足夠輝煌嘹亮的響聲。每個鍵,或連經史子集政治民主,或通風俗軼聞奇談怪異,或言鄉村城市古典現代,或妝點雕飾嬉笑怒罵,或曲折盡情愈樸愈真。
責任編輯:朱又可
如果把一部長篇小說比喻成一個敲擊時代的鍵,時代這具管風琴在過去的365日發出了足夠輝煌嘹亮的響聲。每個鍵,或連經史子集政治民主,或通風俗軼聞奇談怪異,或言鄉村城市古典現代,或妝點雕飾嬉笑怒罵,或曲折盡情愈樸愈真——它們的總和,是否可以視之為一部體積龐大、包含了無數點線面的長篇小說?
人有點恍惚,指尖依稀殘存有奇異的觸感。所讀過的文本,好像都是這部“巨著”中的一部分,分量各有輕重,但重是必須的,是用根須緊緊抓住土壤的高高樹木;而輕也是必須的,是自林間一掠而過的陽光與鳥鳴。
很難用好與不好來評價它們,這兩個詞很粗魯,跟攔路剪徑的蒙面強盜一樣。
或許我們可以談論風格。
借用司空圖著《詩品》提出的二十四個關鍵詞:
1. 沉著。畢飛宇的《蘇北少年“堂吉訶德”》。一天,畢飛宇在講臺上授課。我坐在臺下聽。講臺擺在省委黨校。他從這本書的幾個細節講起,講地方性文化、小說家的立場、天賦人權、民間組織……說得在座許多人面面相覷。我把這書找來看,看一個作家的形成,看他的童年與他的村莊,也看到了一個人“平靜與從容,勇氣與擔當”的來源。世界上有很多種力量,知識的、資本的、權力的、本能的、才華的,等等。最讓我服膺的是人格的力量。我讀過畢飛宇的許多小說,也聽過他的許多堂課,從那天起,我才開始發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李夏同